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4年06月14日

负债与资产管理接连发力 银行业奋力稳息差

天水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个贷业务收益率是高于对公业务的,所以零售业务仍被很多银行视为提高资产收益率的主力。”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银行的零售存贷利差仍然显著高于其对公端,开展个人按揭贷、消费贷以及经营贷等具有性价比优势,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和盈利水平。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调整存款产品,中小银行也继续跟进“降息”步伐。这是银行业今年以来压降资金成本的最新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净息差收窄压力之下,银行不得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在资产端定价难以突破、收益率屡屡走低的情况下,降低负债成本成了不少银行的当务之急。
  除了负债端降低资金成本,在资产端,多家银行也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信贷投放路径,做好精细化定价,寻找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增长点。
调整负债端产品
  近段时间,多家银行一直在陆续调整存款产品。例如,在上个月,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厦门银行等纷纷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已办理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业务的客户,于最近一个结息日办理结息并自动解约,产品本金及利息将自动转入活期账户。
  中小银行则再度掀起存款“降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已有黑龙江、山西、河南、湖北、贵州、广西、广东、上海等地农村中小银行,对活期或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调降。此外,本季度初,银行还对手工补息作出了整改和清理。
应对息差收窄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举措是银行顺应息差下行趋势、主动压降负债成本压力的体现。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在负债端进一步下功夫、降低资金成本、加强息差管理是银行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度跌破1.7%关口,降至历史低位1.69%,跌破了净息差1.8%的警戒线。而今年一季度的净息差仍在收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上年末减少0.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的1.74%,下降0.2个百分点。
  监管层面也在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例如,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别提到,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资产端发力探索
  除了发力负债管理,从负债端优化存款结构、合理控制付息成本等,在资产端,多家银行表示,将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信贷投放路径、做好精细化定价,寻找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增长点。
  在个人贷款方面,优质的个人按揭贷款是各银行重点发力稳住的业务。在如今定价难以再“内卷”的情况下,不少银行瞄准通过业务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客户。
  “个贷业务收益率是高于对公业务的,所以零售业务仍被很多银行视为提高资产收益率的主力。”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银行的零售存贷利差仍然显著高于其对公端,开展个人按揭贷、消费贷以及经营贷等具有性价比优势,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和盈利水平。
  在对公贷款方面,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对优质企业的争夺更加激烈,“好项目同业抢着要”“以量补价”司空见惯。基本做法一是响应政策号召,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二是依托对公客户,开拓其他多元化业务,获得更大的综合收益。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