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94.34万亩冬小麦机械收割开镰
天水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彬霞 赵军霞】日前,在位于麦积区石佛镇中石村的军华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麦田里,成片的金色麦浪迎风摇曳,收割机排成纵队徐徐前进,将饱满的麦粒装车归仓,空气中散发着麦香和丰收的喜悦。
据悉,我市194.34万亩冬小麦机械收割开镰。在“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当天,全市区域粮食作物及特色产业农机抓点示范与观摩培训暨小麦机收减损现场演示培训会在这里举办,部署“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小麦机收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确保全市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去年,军华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冬小麦500亩,在耕、种、防、收中全程机械化操作,目前小麦已全部成熟。“今年的小麦收割作业目前已开展了3天,合作社每天安排3台收割机同时收割。”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华明对记者说。
刘华明表示,今年合作社冬小麦呈现丰收景象,预计亩产800斤左右,总产量达40余万斤,达到了预期目标。
阡陌之间,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按照既定路线有序驶入麦田,留下了一行行整齐的麦茬。与此同时,记者看到,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工程师李德宝一行人手拿卷尺、测量杆等工具,正在刚收割完冬小麦的地垄间察看机收减损情况。“我们通过在田间开展机械收获损失的测定,及时了解收获作业的损失率,为机手调整机具作业参数提供有效指导,保证机械作业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李德宝说。
采访中,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军来表示,举办全市区域粮食作物及特色产业农机抓点示范与观摩培训暨小麦机收减损现场演示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并通过这种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方式,减少小麦机收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确保冬小麦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机具220台,机收进度已达1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