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显亲峡合婚
天水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伏羲、女娲显亲峡合婚的传说,在秦安县内流传很广。这时的女娲已不是远古时的女娲,而是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引《春秋世谱》所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中的女娲,是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时代的女娲。显亲峡位于秦安县境内葫芦河的上游,传说在洪水泛滥之际,唯有伏羲、女娲依靠葫芦才保住了生命。
相传他俩是从清水河漂流到今葫芦河,再出显亲峡的安伏川才得救的。有一天,伏羲兄妹来到葫芦河畔,望着洪水淹没人类的惨景,伏羲顿生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念头,但他的“婚娶制”却是禁忌兄妹结婚的。沉思良久后,伏羲和妹妹商议说:“你看有两山对峙,我去东岸山,你去西岸山,各点燃柴火向天祈祷,天若愿我兄妹为婚配,则烟合;若不许,则烟散。”于是则烟合,兄妹俩便以蓝天作帐,大地为床,在这山川谷地结为夫妻,繁衍生息,再创文明。
因为伏羲、女娲的婚配是“天赐良缘”,名显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合婚,就称此地为显亲峡。后来,在秦安县境内人们用“显亲”二字命名的称谓较多,主要有显亲侯国、显亲县、显亲故城、显亲河等。而在安伏川一带,伏姓人也很多,相传是伏羲的后裔,其中以伏姓命名的村有伏家峡、伏家洼、伏家川、伏家坪、伏家沟、伏家河等。《水经注》记载:“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显亲峡”位于今安伏镇伏家川以北,即明《秦安志》所称的锦带峡。“石宕水”在安伏镇伏家洼之北山。“女娲祠”位于伏家洼堡子梁的庙湾里,有庙曰“女娲宫”。据当地老人讲,以葫芦河分界的显亲峡东西两山,东山叫苍龙山,象征伏羲;西山叫亢龙山,象征女娲。两山首尾相接,把安伏川围在其中,像是一对甜睡的夫妻。这些都表达了后世先民对伏羲、女娲的崇敬和纪念。
安伏川又是汉成纪县的治地。《旧唐书》云:“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括地志》记载:“成纪,汉县,在秦州成纪县北二里。”秦州成纪县是县治今叶堡川的唐成纪县,“北二里”正是今安伏川,即“小坑川”。
远古时期,葫芦因避洪救人,而演化出了葫芦瓜再生人类的传说,这一传说正是伏羲、女娲的象征。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伏羲考》中说:“伏羲、女娲莫不就是葫芦的化身。”在大地湾、安伏川出土的文物中,陶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葫芦瓶更成为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器物。先民们对葫芦如此崇敬,是因为伏羲、女娲依靠葫芦得救,并合婚繁衍人类,且因为葫芦多子,所以与葫芦河先民的生育观念息息相关。
(摘自《伏羲女娲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