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谢家湾乡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天水日报
2024年07月15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吕天军 胡玉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甘谷县谢家湾乡因地制宜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蔬菜、果品、中药材等产业,努力把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禀赋转变为发展优势,不仅带动村民稳步增收,也为乡村发展赋能增效。
这些天,又到了韭菜花开的时节。在谢家湾乡西崖村韭菜大棚基地,放眼望去,满眼翠绿。一排排绿油油的韭菜在田间分布开来,一株株脆嫩的韭苔掩映其中,村民们正在田间采摘,韭菜种植已发展成为西崖村村民的致富产业。
“我们村以发展韭菜产业为中心,新建改建韭菜钢架大棚460亩,按每亩地平均收入1万元计算,每户1年能收入5万元。”西崖村村委会副主任程拾文说。
当下,也是果园管护的关键时期。在谢家湾乡自坪村,村民张定元正在自家苹果园里忙碌着,一棵棵苹果树长势喜人,果树间还套种着辣椒、土豆、大葱等,实现了收入不断档。
今年,谢家湾乡紧抓市县果园改造提升奖补项目的有利政策,大力实施低产果园改造,在去年高标准实施1200亩低产果园改造的基础上,接续实施千亩低产果园改造。同时,通过新修产业路、加盖果园防雹网等,解决了果农生产不便、果品运输难、品质低的问题,生产管理、果品运输条件极大改善,果园预防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经过乡政府努力,争取到县里的支持,把产业路已经全部硬化了,极大地便利了我们运输苹果。”甘谷县大坪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万江高兴地说。
年家湾村地处渭河以北浅山地带,土层深厚,雨量适中,是谢家湾乡花椒种植的主要区域,花椒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年家湾村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村集体带动、农户入股参与的办法,积极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每年为村集体分红,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谢家湾乡年家湾村村委会主任裴强娃告诉记者:“花椒的主要品种是狮子头、伏椒、大红袍,品种好、质量优、颜色鲜艳。今年天气比较好,花椒长势喜人,再有10多天就可以采收了。”
近年来,谢家湾乡坚持把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品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党建引领、组团发展、自主经营”的思路,依托当地龙头合作社和产业优势,打破村组界限,联合组团发展,走出了一条乡镇专班指导、多村组团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乡上先后硬化产业路14公里,新建钢架大棚828座,搭建防雹网300亩,发展种植红花、黄芪等特色中药材1000多亩,种植辣椒1250亩,发展蔬菜大棚80座,全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甘谷县谢家湾乡乡长王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