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4年07月15日

传承与守护——基层文保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清水县文保中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侧记

天水日报      2024年07月15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童强  
  7月11日,记者随清水县文保中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团走访调查了清水县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和遗产地,感受了一线文保工作者坚守与传承的双重使命,目睹了基层文保工作者精心书写的“文化遗产保护”答卷。
  清水县境内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宋金文化、明清文化一脉相承。县域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9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6处、县保单位54处、一般文物点147处。文物具有无缺环、不断代、地域特征明显的特点。
  鲁恭姬造像碑矗立在清水县赵充国陵园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场的调查过程中,清水县文保中心主任刘家兴一边认真仔细地对文物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一边以专业的经验对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评估。调查人员按照标准规范,详细采集填报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测量、绘图、拍照、资料登记,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专业精准,完成了文物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的采集登记和填报工作。
  “自去年11月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我们已经于4月底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5月顺利转段,现进入第二阶段实地考察阶段。”刘家兴说,截至目前,清水县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实地考察历时72天,复查三普文物点35处,新发现文物点6处。
  普查工作启动之初,清水县文保中心便成立了专业的普查团队,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和详细的任务表,推进文物普查与管护。一方面以科学性和高质量为普查要求,利用无人机、RTK等设备扎实提升普查进度与质量,确保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及时总结交流,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此外,清水县不断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紧抓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地落实,与18个乡镇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并完成了2024年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清水县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年上半年行动目标,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物保护工作的初心,在于守护民族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在基层,意味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确保每一件文物、每一处文化遗存地都能得到妥善保护。普查过程中,普查团队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有的文物古迹因年代久远而损毁严重,有的则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难以到达,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只为守护属于清水的独特文化记忆。他们或穿行在古巷之间,或行走在田间地头,记录着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存的现状和沿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文保工作者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