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生巷
天水日报
2024年07月15日
□ 陈文娟
大清早,育生巷就渐渐热闹起来了。
巷子口,是水果的聚集地。还未走近,便有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琳琅满目的应季水果摊前,人来人往,黄绿中染着红色的毛茸茸桃子、黄中透红的杏子、白玉晕染的脆瓜、带着雾气像玛瑙一样的葡萄、泛着白霜青色中透着紫黑色的李子……人们在摊位前来回穿梭,认真挑选着各自喜欢的水果,挑好后又与摊主讨价还价,整个巷子口都充斥在浓郁的市井气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
巷口东侧铺面前的早餐摊点前,顾客已排成长龙。天水人的早点是讲究的,呱呱、面皮自不必说,是标配,就像天津的煎饼果子,南京的鸭血粉丝汤,西安的肉夹馍,兰州的牛肉面。除了天水特色的餐点外,这里还增加了舶来品种,如杭州小笼包、河南千层饼、安庆馄饨等。我和阿拉、轩轩挤在人堆里,转了几圈,竟挑花眼了,不知吃什么了。
盛夏的清晨,阳光一泻而下,却被巷子里参天古树葳蕤的枝叶生生拦截,但阳光硬生生地又从绿油油的罅隙里闯过,洒下一墙细碎、斑驳的金色。古巷的红墙青瓦在澄明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和森森古树的映衬下,显得古韵悠悠,同时又焕发着勃勃生机。狭窄的小巷在人们的讨价还价声和小贩的吆喝声里,彻底醒了。赶着上班的靓丽女子从对开的大门里走出,娴熟地骑上电动车,并迅速从人们身边闪过,只留下远去的背影。
育生巷,很久以前叫二郎巷,后来为纪念晚清著名教育家张世英,改名为育生巷。“城里有个二郎巷,二郎巷有个古人巷,古人巷有个女儿巷,女儿巷有个织锦台”,这里所说的织锦台,就是前秦才女苏蕙苏若兰曾经创作织锦回文诗的地方。遥想当年,不知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苏若兰,春日凝妆,登临翠楼,极目远望,是否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否也有“楼高不见章台路”,是否也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当良人未归心有变,她又是如何望月怀远思无语的呢?好在她用卓越的才情和精湛的技艺绣出了流芳百世的璇玑图,让夫君自惭形秽、回心转意。幸好,当年的爱情没被细碎、平淡的日子消殆,还让天水多了一个流芳百世的爱情故事,多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卓越才女。忽然,耳边传来电动车的喇叭声,一抬头,我已走出了这条历史文化名巷,到喧闹的南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