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全面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
天水日报
2024年07月30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国元 吕天军
甘露润旱苗,大爱铺坦途。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紧密行动,紧紧围绕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纾困解难等重点任务,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出实招、解难题,全面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
7月16日,天空下着小雨,在秦安县安伏镇朱峡村高峡组,前来帮扶的秦安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和镇村干部正在帮村民高喜田夫妇把当天采摘的花椒装到烘干机里。高喜田一家是秦安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安胜强的帮扶对象,高喜田的儿子高建民属于智力和语言多重残疾,家庭比较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镇村及社会各方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今年6月份的一天,高建民不慎从崖边坠落,左腿严重骨折。安胜强得知后立即将高建民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之后又帮助申请了一台残疾人专用轮椅。
“县上和镇上给我们帮助解决了残疾人补贴和低保,特别是孩子受伤后获得了及时的治疗,大家都非常关心,真的让我们很感动。”高喜田的妻子霍银珍告诉记者。
在结对关爱行动中,秦安县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动员组织社会各方力量,真心实意结亲认亲、走亲访亲,全力推进结对关爱抓在细微处、落到实效中。秦安县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南江龙告诉记者:“根据统计,秦安县目前有结对关爱对象6172人,有结对干部5368人,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28个,帮办实事1135件,资金资助27.9万元。”
和秦安县一样,麦积区也始终把结对帮扶作为“爱”的起始、工作的开端和着力的重点,用心用情为关爱对象帮办实事、纾困解难,让他们感到亲人始终在身边,增强感情认同,提升关爱效果,切实做到精神有人慰藉、困难有人帮助、生活有人关爱,努力让点点爱心撑起一片天、温暖一座城。
麦积区花牛镇师白村村民白东平今年50岁,之前一直在做水电工程。2023年冬天,他因突发脑溢血而一直卧床。之后,麦积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高勇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多方联系落实政策,现在包括残疾人各项补贴、低保等,白东平家里每月的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经过联系辅助治疗,现在白东平可以下地缓慢走动。此外,白东平父亲白进才还和大儿子饲养了40多只绵羊补贴家用。对于未来的生活,他们一家人充满了信心。
“我们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现在经过康复训练,儿子的病情也好点了,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他能够早日康复。”白进才说。
师白村是典型的郊区村,一走进村庄,村容整洁、环境干净,道路两旁鲜花次第绽放,一派美丽的田园景象。麦积区残联作为帮扶单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先后协调资金100余万元硬化乡村主次干道11000多平方米,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极大方便。
“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路,加大对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失能老年人的关爱,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产业,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师白村第一书记马志强说。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助孤、助残、助困3个服务平台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推动结对关爱行动扎实有力开展,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大结对干部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等方式,与帮扶对象交朋友、结亲戚,倾听诉求,解决困难,积极把这项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现有结对干部36138人、三类关爱对象39047人,实现了结对关爱全覆盖。全市结对干部共开展联系交流142695人次、走访探视93513人次,落实政策77346人次,帮助和解决困难5109个、帮办实事7926件,资助学习和生活用品折合资金204.4万元,向上反映解决难题265个,走访探视任务完成率分别达91.36%和119.74%。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推进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精神,紧盯扶孤、助残、济困重点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动态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结对关爱的浓厚氛围,扎实推动结对关爱行动持续走深走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维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