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8月01日

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全市500多名返乡大学生暑期赴基层开展社会实践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01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刘晓亚 马静

  7月28日,在新疆读研究生的天水籍学生何蕊君一走进秦州区图书馆的大门,就被一群孩子围了起来。
  “姐姐,快给我们讲绘本故事吧!”“今天你要讲的故事精彩吗?”孩子们叽叽喳喳一路追着何蕊君,她一边耐心地回答孩子们的提问,一边带领大家来到少儿读物区,打开投影设备,开始《太阳暖洋洋》绘本的讲读。
  何蕊君是我市2024年暑期500多名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中的一员。“从去年开始,每年寒暑假我都报名参加‘返家乡’‘扬帆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期,我在秦州区图书馆服务,平时除了整理图书、引导读者等日常工作外,我还承担了一周一次的绘本讲读活动。”何蕊君介绍说。
  今年暑期,团市委在大学生“返家乡”“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活动中共收集政务、企业、社会组织优质实习岗位436个,各级团组织按照岗位需求、专业特长安排报名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政务实习和岗位实践。500多名学子按照安排,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挥洒汗水、躬耕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自河西学院的郭玉在秦安县莲花镇镇政府办公室进行社会实践。谈到实践的感悟时她说:“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我要在做好一些力所能及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家乡。”  最近一段时间,在武山县博物馆总能看见大学生志愿者魏金芳为游客讲解的专注身影。“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让我走进了武山县博物馆,在给游客讲解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深切体会到原来我们的家乡是如此美好,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弥补不足,为理想而奋斗。”魏金芳说。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加强对大学生联系服务的创新实践。自实施以来,为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搭建了重要平台,也引导广大天水籍大学生在实践中拓宽眼界、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更好地投身家乡建设。
  “今年全市共有500多名大学生按照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领域建言献策,为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市委副书记蒋露表示,今后,团市委将进一步把大学生“返家乡”“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