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扩繁质量 补齐发展短板
我市“四项措施”推进肉牛产业全链发展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02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记者侯亚龙】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作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并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扩大基础母牛群体规模,全力提升扩繁质量,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肉牛全产业链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坚持项目聚链,夯实产业基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作为我市肉牛养殖大县,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施了中央财政投资2260万元的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和省上1972万元“粮改饲”项目,对产犊母牛按1000元/头的标准进行补助,完成粮改饲玉米种植面积21.3万亩,建成500亩以上种植示范点21个,预计生产优质青贮饲料80万吨。同时还建成张家川县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园东、中、西部三个养殖示范场和1个50万吨饲草加工配送中心,预计年内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以上。
坚持招商延链,补齐产业短板。 近年来,我市按照“强龙头、聚集群、延链条”的发展思路,坚持外引内培,扶持一批大中小相辅、产业链优势互补的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了川恒农业、禾牧昌、德顺康等肉牛规模场213个,秦安满盛、关山基业等饲草饲料加工企业8个,建成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个。
坚持科技强链,激发产业活力。 为了提高我市肉牛品种资源、良种化水平,畜牧部门不断开展肉牛良种繁育技术指导服务,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步伐,全市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20个,以西门塔尔、夏洛莱品种为主,累计改良肉牛31.47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6%以上。“张家川红花牛”创建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关山牧歌肉牛”创建为“甘味”农产品品牌,禾牧昌肉牛养殖场被评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坚持服务稳链,强化产业保障。肉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畜牧部门还充分发挥兽医系统和链主企业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采取“集中培训、入户培训、观摩培训、网络专栏培训”等方式,推广良种、良舍、良法、疫病防控、兽药饲料开发、优质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实用新技术6项,解决技术难题10多个,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