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下的幸福瞬间
——读诗人杨强的短诗《麦积山下》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02日

我喜欢这样的诗,清晨醒来读到,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诗歌《麦积山下》,诗人杨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将亲情与自然美景交融,令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拥抱。
诗的开篇,以“麦积山下”的地理坐标定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小沙弥,笑出了最美的笑容”,巧妙引入精神层面,预示这里是心灵净化的圣地。诗人以“我的双胞胎第一次去麦积山”为引,拉开父女三人探索自然奥秘的序幕。女儿们在水潭边嬉戏,那“用手撩水”“哦啾”声与“大笑”,构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孩童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以及他们天然的快乐源泉。
杨强的诗歌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一系列日常而又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女儿们在水潭边嬉戏,那“哦啾”的笑声,虽是汉语中未曾记载的新鲜表达,却生动传神地传达出孩子们无邪的快乐。这不仅仅是对女儿们笑声的描绘,更是对童年纯真无瑕的赞美。
诗人提及“观景台,夕阳把群山一分为二/一半金色,一半绿色”,不仅是描绘视觉壮丽,更是传达哲学上的平衡与和谐。金色与绿色的对比映射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象征生命中的光明与暗淡、欢乐与忧伤地相互依存。女儿们此刻的表现,一个“背着栏杆仰天痴笑”,另一个“露出糯米牙咯咯笑”,强化了这份和谐与协调,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山路弯弯曲曲”与女儿们“慢慢睡去”的描写,展现了旅程的疲惫与安详,寓意生命旅程虽有曲折,但终归平静与安宁。“麦积山在我们的视线里忽隐忽现”,如同悠长的摇篮曲,将读者带入梦幻状态,感受随距离与时间变化的神秘感。
诗的结尾“一辆车笑出了马路/一半在沟渠里/一半在笑声里”,这幽默的一幕,蕴含着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我们仿佛能听到笑声在山谷回荡,感受到诗中那份深沉细腻的父爱。《麦积山下》不仅是一首诗,它更像一封写给未来时代的情书,记录着时光静好与家庭之乐的珍贵信件。
诗人通过女儿们的笑声,构建超越物质世界的诗意空间。这种笑声直抵心灵深处,唤醒内心久违的童真与梦想。它具有治愈力量,能化解疲惫,消融心灵隔阂,建立起无须言语的默契与连接。
《麦积山下》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奇妙联系。夕阳分割群山,象征生命中对立面的共存与互补。女儿们在观景台上的表现,一个仰望天空,一个低头微笑,构成了完整画面,揭示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女儿们行为的生动刻画,传达了一种宇宙间的和谐之美,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层意义。
山路弯弯曲曲象征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但这些曲折赋予旅程意义和价值。当双胞胎女儿在旅途中渐渐入睡,脸上挂着满足微笑,这展现了成长轨迹,暗示经历探索与发现后,心灵终将归于平静与满足。诗人以温柔笔触,描绘温馨家庭画面,让人感受到即便在最平凡时刻,也能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幸福源泉。
《麦积山下》以其独特视角和深情叙述,引领我们进入充满爱与希望的世界。它让我们相信,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鼓励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片刻宁静,用心体验那些简单却深刻的美好瞬间。
在《麦积山下》,诗人杨强不仅捕捉了麦积山脚下家庭的幸福瞬间,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生活中普遍的真理与美好。正如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所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在这首诗中,美与真是紧密相连的,诗人通过描绘女儿们纯真的笑容、夕阳下群山的壮观景色,以及父女间简单却深刻的互动,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及其内在的美好。
杨强的诗歌证明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时刻,其实蕴藏着深刻的意义与不朽的美。《麦积山下》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就在我们身边,藏匿于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实感之中。正如济慈所倡导的,当我们学会欣赏并珍视这些真实的瞬间时,我们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真理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