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8月13日

天水文明实践“志愿红”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13日     

  □郭兆乾
  “红马甲”传递爱与暖,“志愿红”散发光与热。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天水市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在“常态化、精准化、长效化”上下功夫,组织广大志愿者勇担使命、奋力前行,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风在天水大地蔚然成风。
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要平台。全市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坚持传播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目标任务,以志愿服务“小板凳课堂”“乡村大喇叭”等形式,积极发动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创业返乡人员、“五老”人员、在校大学生、退伍军人、新乡贤等人员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组织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积极动员群众主动成为宣传的“扩音器”,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田间地头、围炉夜话等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推动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明实践中“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1.52万余场(次),受教育群众70.1万人次,让广大群众通过谈感想、话变化,说心得、聊发展加深对创新理论的理解与感悟。甘谷县“讲演诵唱谈”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武山县“村民议事厅”志愿服务项目被省文明办评为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
  市文明实践办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两个重心,巧妙设计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精准对接服务,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制定《2024年度志愿服务活动计划》,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坚持“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精准、有效的清单式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享受到免费理发、健康义诊、农技培训、政策咨询、文化大餐等各类服务,不断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5日,市文明实践办在龙城广场举行了2024年天水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全市各县区共有7个实践中心、124个实践所、2846个实践站统一启动了此项活动,有700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当天的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创造了更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48.5万人,组建志愿服务队6789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27350个。
让天水麻辣烫持续“热辣滚烫”
  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天水文明实践志愿者在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需求上下足绣花功夫。无论是在人潮涌动的天水南站、汽车站,还是在客流聚集的四合院、麻辣一条街,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洋溢地为游客提供路线引导、交通疏导、文化宣传等暖心志愿服务。天水麻辣烫火爆之初,市文明实践办就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倡导志愿者当好迎宾员、联络员和服务员,并发放《天水市志愿者行为提示》和《羲皇故里 祖脉天水》宣传手册,为外地游客提供热情、友好、礼貌、周到的志愿服务。在车站、机场、酒店前台和网红打卡地等场所,设立150余处固定志愿服务岗,每天安排2000多名志愿者全方位推介民俗、美食、特产和景点,发放旅游攻略和服务指南,力所能及为游客纾困解难,让外地游客感受天水人独有的“保姆式”服务。联合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开展私家车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私家车志愿者550人,服务保障“天水麻辣烫”1885车次。在交通卡口、旅游地点等人流密集区新增设立志愿服务点169处,服务外地游客158262人次。
  文明,因实践而升华;城市,因文明而温暖。市文明实践办进一步拓宽社会动员渠道,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彰显着城市的底蕴,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传递着城市的文明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