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8月21日

“源头”破题让裁判履于未执

——天水两级法院执源治理工作侧记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21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 张雷
  “法院搬到我家门口了,没打官司就把钱要了回来……”这几天,秦州区天水镇的张大爷逢人便高兴地说。
  张大爷今年七十多岁,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秦州区人民法院小天水人民法庭的法官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张大爷腿脚不便,法官便对案件进行“上门服务”。通过法官耐心询问,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最终,一件看似陷入“死胡同”的纠纷,找到了“新出路”,并得以顺利调解。
  人民法庭是法院系统的“神经末梢”,是维护基层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的“桥头堡“,处在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该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天水两级法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多方联动从源头“破题”
  “咱们还是要按判决书履行,朝前看,开始新生活。”“我昨天联系他了,今天就准备把彩礼退还……”近日,秦州区人民法院小天水法庭的法官、村干部一行来到村民小王家中,对一起案件进行回访。
  2016年小王在外务工时,认识了同乡男子小曹,半年后两人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2019年商量结婚事宜时,小王家人提出要16万元彩礼。正是因为这些彩礼,使两人的感情渐渐产生裂隙。
  小王和小曹婚后因经济问题再次发生争吵,小王负气离家,从此杳无音讯。其间,小曹曾多方寻找却始终联系不上,无奈之下向法院提出离婚。
  “考虑两人是自由恋爱,小王不同意离婚,法院当时驳回了小曹的请求。8个月后小曹再次起诉,了解到双方对婚姻关系的解除都没有意见,法院依法判决了双方离婚。但这时,小曹又将小王和其父母诉至法院,要求女方返还16万元彩礼。”秦州区人民法院小天水人民法庭庭长丑居平表示,审理中法官重点查明这些给付的钱款中,哪些是“干礼”,哪些属于赠与,最后认定女方应返还男方彩礼8万多元。
  小曹胜诉了,但小王和家人却憋着口气,始终不愿履行。察觉到双方的情绪变化,办案法官不仅通过电话与小王沟通,还主动联系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进行“回访”,多方联动对案件进行持续跟进,普及法律知识并督促履行。最终,小王如数返还了彩礼。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不仅会耗费大量司法资源,还会引发新的矛盾纠纷。近年来,秦州区人民法院延伸诉讼服务职能,树立“审执一体化”理念,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在案件办理中坚持释法说理、督促履行、风险告知相结合,使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这正是天水两级法院推进执源治理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不断完善“法院+”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诉前调解大格局,有效推动执源治理工作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从“末端执”转向了“前端治”。
及时回访履行更“主动”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我要给法院点个大大的赞。”近日,收到退还的房屋装修定金后,一起涉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李某向法院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某公司的促销活动中,李某签订房屋装修合同,并缴纳了定金。之后,双方因合同履行价格发生争议,李某便诉至甘谷县人民法院,请求某公司解除合同,返还定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案件受理后,法院征得双方同意进行调解,并达成了调解协议。随后,办案人员积极督促某公司履行义务,很快便如数退还了李某的房屋装修定金20000元。
  “‘调解+督促履行’的工作模式就是利用审判前端优势,减少后续执行程序的繁琐和成本,在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又能从源头上减少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数量,切实从‘执源’上缓解执行压力。”甘谷县人民法院办案法官说。
  今年以来,天水两级法院立足综合治理执行难的社会治理和法院治理两个层面,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中级人民法院“执源综合治理中心”,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目前,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提高 6.25%,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下降4.04%,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33.16%,终本率同比下降22.9%。
  “我们通过内外并举、上下贯通、多方联动,一体推进执源治理工作。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与市委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人社局、仲裁委7部门联合印发《建立执源治理协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4项机制、18项工作举措,强化府院联动、协同履职,实现矛盾纠纷跨领域、跨行业实质性化解。”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副局长张小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