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
天水日报
2024年08月26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记载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位于七月之中,一年之半,处暑即出暑,预示着暑热将尽,秋天的真正开始。如果说,先前的立秋只是秋天的一个导火索,那么处暑则如序幕一样,将明晃晃的秋天景致缓缓拉开。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气候。从立秋到处暑,属于秋天才有的清爽与清静可谓立竿见影。在北方,立秋不久,风已渐凉,雨已柔润,倘若你在早晨出门时,留心路旁的花木,定会发现它们的叶儿上还有浅浅的一层白雾。此时的风,就像是一位闲卧在躺椅上的老人,轻轻摇晃着小蒲扇,幅度虽不大,微凉缓缓而来。这风,似涓涓之泉流,缓缓流进心上,让人身心敞亮。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时序到了处暑,老鹰开始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而第三候中的“禾乃登”,指的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随着处暑的到来也即将成熟。在南方,稻谷、红薯、甘蔗等通常是优先拉开丰收的序幕,而北方,则是田里的高粱变得红而饱满,地里的玉米金黄圆润而又爽口。农人们总能从那一个个憨厚的玉米棒里、一颗颗玉米粒儿中寻觅到一种淳朴与满足。
最妙的是碰上一场细雨,雨丝如烟似雾,轻轻滴落湖中,泛起一圈圈涟漪。此时,撑着雨伞,静望池塘那“雨打莲荷”之色。时序到了处暑,荷花已凋谢化为尘泥,硕大的荷叶也像经历了一场战事,伤痕累累,只留下满池的枯枝败叶。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景致也在这秋天。雨打残荷,分明就是一份生命的凄美。可这就是荷之风骨,灿烂地开过,也灿烂地退场,不留一丝遗憾。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故处暑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以适应阴阳变化。《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可见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并进行适当的午休以缓解秋乏。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嗓痛等症状,故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等。农谚有“朝朝盐水,晚晚蜜糖”的说法,可见在秋天补水的重要了。
到了处暑,伏天也几乎也走到了尾声,滚滚热浪已成往事,凉爽秋日即将拉开序幕。在爽朗的初秋,清晨的朝阳、午间的凉风、傍晚的草叶儿上冒出的露水,它们,都在悄无声息地记录着秋天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