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4年09月30日

家乡的国庆节

天水日报      2024年09月30日     
  □ 安小悠

  小时候,我觉得国庆节是最合时宜的节日。
  秋收基本收尾,霜降之前,还要等几场适宜的秋雨,养足墒情,并不急于把小麦种上,这时忙碌的农人便十分难得的有几天闲暇。且此时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人间好时节。五谷丰登,大人的心情是好的,学校放假,孩子的心情也是好的。国庆节就在这个时候到来,仿佛是含着笑告诉人们:“快歇一歇吧,举杯共贺祖国华诞!”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国庆前后,是家乡最漂亮的时候。
  田野就不用说了,庄稼收割之后,丰腴的田地呈现出无边的辽阔,河流像金黄的绸带,正缓缓流向下一个季节。村里,主干道两边晒着玉米,镶了两道金边似的,人在路上行走,如在玉米之河泛舟。各家院里,墙头、树杈上挂满剥去皮又辫成串的玉米,院子的空地上、平房的顶上,也堆满玉米,只留一道仅供下脚的小路。玉米是金色的,秋阳浓烈,照射到这些玉米身上,仿佛有一种金黄的水波在荡漾,整个院子明晃晃地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藤架上的老南瓜,树上变黄的叶子,甚至菜园里萝卜的青缨、葱的绿叶上,都跟描了一层金似的。喝汤花依旧开了密密一层,仿佛那些花儿都铆足了劲儿,要靠风的助力飞升到高空里。有些人家院子的花坛里种了菊花,红的、黄的、紫的,有的含苞,有的盛放,花间还有几只翅膀如薄纱的蜜蜂“嗡嗡”闹着,比不种花的人家多了一道动人的风景,多了一缕遇风就袅娜四散的花香。还有的人家,把孩子在学校发的小国旗插在门楣上,火苗一般猎猎飘动着,简直是点睛之笔。
  同时,家乡国庆期间还有很多玩乐项目。
  玉米秆从地里拉回来,靠在院墙四周。男孩子用玉米秆、钉子、皮筋就能做出射击的步枪来,他们以相邻的巷子为根据地,以玉米秆为城池,可以玩一整天打仗的游戏;女孩子收集玉米秆最上面的细条,做成整齐的挑棍儿来玩,参与人数不限,抓起挑棍儿往地上顿齐,撒开,挑棍儿辐散而去,这时一根根挑起来,要保持其他棍儿纹丝不动,动辄便输,十分有趣。
  当然,国庆节家乡还有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
  中秋的月饼还未吃完,烘柿恰到最甜糯可口的时候。奶奶从房梁上取下竹篮,把里面存放的糕点、水果等都分给我们。这些东西都是姑姑们孝敬她的,她不舍得吃,又怕被老鼠吃掉,只能放在竹篮里高高吊在房梁上,等我们兄弟姐妹放了假,才拿下来分给我们吃。有些吃食不耐放,拿下来时发霉变质了,奶奶便现出心疼、懊恼的神色,下次却依然。
  若是下田,在河边的草窠里,总能找到几枚可口的野果子。放在文具盒下层的马泡已经开始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让人怀念盛夏时节的香瓜。那些细嫩的玉米秆,尤其是竹竿粗细的那些,虽然没有结出玉米来,但它的秆堪比甘蔗,非常甜。油子和蛐蛐都很肥大,逮了可以烧着吃。新豆子爆炒,或磨豆腐,或加了萝卜缨做懒豆腐,都香得要命。
  在我的家乡,基本上所有的节庆都吃饺子。国庆这天,自然也不例外。母亲早早从菜园里拔了萝卜,父亲也从村西头割了二斤猪肉回来。约莫十点之后,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剁起饺子馅儿,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就成了节庆的配乐。中午,饺子煮熟,升腾成的袅袅香气,在整个村庄上空飘绕。
  吃饺子,我们都会配一小碟醋加芫荽制成的酸汤,而父亲还会再喝一点儿酒。母亲平日极不喜欢酒气,滴酒不沾,就连酒桌上用过的筷子她都弃之不用,但国庆这天母亲允许父亲喝一点儿。一来,收秋时父亲出了大力,收成也不错,作为补偿。二来,毕竟是节日,酒能烘托气氛,作为庆贺。
  吃过晚饭,全家会一起去南院看奶奶。我们几个孩子总会围着奶奶,让她讲父辈们的成长故事,偶尔也会向奶奶汇报学业状况。五谷丰登,是父辈们献给祖国的最好礼赞。学业有成,则是我辈青年献给祖国的最好礼赞。长大后,愈发明白,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光,无论是畅谈,还是回首,都是最幸福的时光。
  直到一轮皓月升空,银白色的月光倾泻下来,我们才依依不舍离开南院,回家去。回去的路上,秋虫高高低低的鸣唱,像金色的大豆撒遍村庄的各个角落,多么静谧的国庆节之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