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党 社
史 党 社:鼓励通过各种探索进行秦文化的创造
天水日报
2024年10月10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史党社,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秦文化研究会会长。在第三届秦文化论坛上,他以最新研究成果《战国秦汉的“蛮夷”君长》为题,为与会专家学者勾勒出了秦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紧密联系。而在史党社之前,“君长”这个概念,是鲜少出现在秦文化研究范畴之内的。
主要研究秦汉历史与考古的史党社,将秦文化比作古代地域性文化中的一股清流,认为其与齐、鲁文化并驾齐驱,对现代文明产生着深远影响。史党社认为,秦文化的精神性元素,如坚韧不拔、崇尚武德、善于学习和借鉴等,正是当代社会,尤其年轻人所缺乏的。他说,虽然秦文化的物质遗存会随时间的消逝耗损,甚至消失,但其精神性遗产却可以长久传承,并成为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在探讨秦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关系时,史党社说,秦文化可以为现代文明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积极因素。他特别提到了秦文化的发源地——天水,“这里不仅保存着丰富的秦文化遗迹,而且与秦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提到,秦人从曲阜被迫西迁的第一站就是天水,这里有许多秦文化的遗物和遗迹,如甘谷县朱圉山附近的毛家坪遗址、麦积区放马滩墓群、天水董家坪遗址、清水李崖遗址等。因为对秦文化的研究,近20年,史党社一直往复于天水各个秦文化遗址间,谈到这些遗址及其发现,他如数家珍。
采访中,史党社还提到今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既要继往开来,也要去伪存真,去芜存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传承和保存着历史的积淀,我们唯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根源,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谈及秦文化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史党社鼓励进行各种探索。他提倡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媒体宣传等手段,来探索秦文化的现代传播路径。他认为,甘肃省博物馆开发的与文物相关的文创产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百姓认识古代文化时,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必须看到具象化的物体,所以我认为,通过实物性的文创产品,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古代文化。”
史党社还强调了秦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秦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政治制度、社会改革和大一统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敦本务实和中央集权,这些特征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天水举办秦文化论坛,意义深远。天水,是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不仅见证了秦文化的繁荣,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史党社认为,在天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功举办第三届秦文化论坛,不仅是对秦文化历史的一次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一次深刻探讨和挖掘。“这样的论坛,不仅能帮助我们感受秦文化中的历史智慧,也能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和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