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4年10月24日

时间与乡愁的对话

——读杨玉林组诗《每一滴井水里,藏着光亮》

天水日报      2024年10月24日     
  这组诗以其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时间流逝和个人记忆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如花、树、井、竹林等,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变化的感慨。诗歌中的情感真挚且深刻,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展现了诗人与故乡之间不可割舍的联系。
  正如杨玉林所说:“诗歌是一种内心的秘语呈现。”这组诗正是这样一种秘语的展现,它触及到了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感深处。
  在《那一口深井》中,诗人以一口井作为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与故乡之间关系的变化。通过对井从挖掘到使用的叙述,再到最终的消失,诗人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乡变迁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化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使得诗歌充满了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结构,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井的故事。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重量,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井的命运相交织,使得诗歌既有叙事性又有抒情性。诗人使用了朴素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每一滴井水里,都藏着光亮”,不仅描绘了井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也隐喻了过去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充满深意。
  诗中“厚重的青石板”“老镢头探点,定位”等具体细节,构建了生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井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代表着生命之源和故乡的根基。随着时间的推移,井逐渐失去了它的功能,这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变化,更是个人与故乡情感纽带的逐渐淡化。
  诗人通过“一群人离开之前/我回望了下这一口老井/它好像并不存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乡变化的无奈与失落感。“走过九十年代的每一天/每一滴井水里,都藏着光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
  这首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井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村庄的灵魂所在,代表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和记忆。诗人通过对一口井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历程,也反映出了更广泛的社会变迁。
  《那一口深井》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刻的诗歌。通过一口井的故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故乡变迁的感慨,还探讨了个人身份、时间流逝和文化记忆等深刻主题。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这组诗中最为突出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种文化反思。
  诗歌《为花朵跳舞的人》通过描述张老爹为花朵跳舞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张老爹的形象代表了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方式,他与花朵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舞蹈与花朵在这里不仅仅是动作上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流露。花朵的盛开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而张老爹的舞蹈则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人去世后,野花继续在土堆上开放,并随风起舞,这种意象传达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月季苗子”作为礼物的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物的赠与,更是情感与记忆的传递。多年后满院的花,即使被锁住,香气依然不减,这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和情感不会因为时空的变迁而消逝。
  窥一点而见全貌,通过细读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了构成杨玉林《每一滴井水里,藏着光亮(组诗)》中对于时间与乡愁的深刻探讨。通过不同的意象和场景,诗人展现了对故乡变迁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记忆的主题。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对个人情感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文化反思之作。
  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其诗作中所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的超然态度,也与杨玉林诗歌中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与乡愁的主题相呼应。无论是面对一口老井的消逝,还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杨玉林的诗歌都在提醒我们,要以一种平静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与失去,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