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4年10月28日

秦安县王铺镇

传统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天水日报      2024年10月28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侯亚龙
  深秋时节,秦安县王铺镇的土地上生机勃勃,一个个传统产业到了丰收的季节。近年来,王铺镇立足独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等传统产业,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日,在王铺镇神仙岭流域马铃薯产业园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助力下,紧锣密鼓地采挖马铃薯。今年,王铺镇在神仙岭流域共种植马铃薯6000亩,涉及贾岔、杨崖、卢胡等8村,主要培育种植青薯、陇薯系列品种,采用“脱毒良种+黑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防控+农机耕作”的高产高效标准化马铃薯种植技术,实现土地、劳务双收益,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我们共种植6000亩马铃薯,产量在9000吨左右,总产值500万元左右,每天有30至50人在此务工。”秦安县王铺镇神仙岭流域马铃薯产业园基地负责人李旺江说。
  近年来,王铺镇立足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等镇情实际,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标,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提出了“一轴两核三中心五片区”产业长远发展规划,聚焦镇域马铃薯主导产业发展,以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王铺镇人大主席付小峰说:“王铺镇与甘肃省薯业协会合作,探索出一条‘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薯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在太平岭流域、神仙岭流域逐年建设马铃薯产业基地,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通过机械化种植,科学施肥等一系列措施,使全镇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高。”
  王铺镇不仅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还因地制宜坚持推动不同类型粮食产业共同发展,着力打造大豆、小杂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多种粮食作物基地建设。
  记者在王铺镇马山湾及连湾流域看到,秦安县满盛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抓紧收割良种玉米,一台大型青贮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高速旋转的齿轮,将一排排原本笔直挺立的良种玉米收割、粉碎、拉运,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合作社主要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目标,把所有的秸秆进行最大化利用,预计今年毛收入在36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张满盛说。
  同时,王铺镇还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统筹谋划镇域全局发展,以打造小杂粮和胡麻油等乡土特色品牌为目标,今年建成了占地50亩的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入驻企业有马铃薯产业上下游育种加工和胡麻油、小杂粮挂面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各企业已完成设备安装,具备生产加工条件。“这些企业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带动就近务工人员50余人,务工收入100万元。下一步,在增加产量、引进最新技术的同时,我们将建立电商中心,通过网络带货和网店销售,把咱们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王铺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宋军义说。
  近年来,王铺镇不断探索创新粮食生产模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之以恒推进撂荒地整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不同粮食产业共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行 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