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11月29日

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天水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曹俊红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蕴含着科学性、人民性、系统性、开放性,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加强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性筑牢文化根基,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一方面,我们需牢牢坚守“魂脉”。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务必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所创造的文化才能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逐个攻克文化方面的难题,并且还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不断开展新的理论创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深深扎根“根脉”。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也是彰显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标记与形象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以及严密的逻辑,它涵盖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智慧结晶、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诸多方面。这一思想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也给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更是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
  以人民性坚守文化立场,凝心铸魂。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三个坚持”。其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精准科学地回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这一关键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而美好生活涵盖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为了切实持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务必要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稳步前行。其二,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合理且科学地解答了“依靠谁”的疑问。人民群众本就是社会历史以及文化创新的主体力量,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不断进步。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能够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其三,始终践行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科学地阐释了“成果由谁共享”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在文化领域获得的所有成就与成果,归根结底都要映射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体现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之上,真正达成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
  以系统性谋划文化建设,着眼全局。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系统观念,以宏大格局展开思考,着眼战略全局精心谋划,并全方位推动文化建设,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筑牢了坚实的理论根基、提供了明晰的理论指引。这一思想扎根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现实背景之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内,进行科学系统的统筹安排。从着重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从“两个结合”“五个方面”,再到“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这一连串的总体谋划皆是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持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等重大文化建设课题所展开的整体性考量,由此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以开放性回答世界之问,胸怀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诸多重大论断,像“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等等,这些论断彰显出对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充分尊重,有力地维护了文明的多样性。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之路,实则就是一个不断同世界上其他文明相互碰撞、彼此交流,进而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来谋求更大发展的过程。包容性本就是中华文明极为突出的特性之一,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华文明才能得以不断地传承并弘扬开来,进而成为在全世界都备受瞩目的独特文明。不仅如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展现出的开放性,为那些既想要坚守自身文化主体性,又渴望谋求文化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崭新的选择路径。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出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要积极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全力以赴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国内与国际的联动,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既要广泛吸纳、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又要心怀兼济天下的情怀,对外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让中国人民从中受益,也要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从中获得福祉。
  (作者系天水市委党校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