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力量
天水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魏丽红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就要立足中国实际,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文化精神,提升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信心和能力;用独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塑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想信念,提振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一、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文化精神,提升国民自信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国家的“精神命脉”。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认同,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推动更多的人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文化自信于人民心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步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航、不迷航、不失本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激发中华儿女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创作优秀文化产品,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近些年,西方大国为了扰乱中国的发展,企图孤立中国、唱衰中国。面对敌对势力的攻击和抹黑,我们要敢于亮剑,善于回击,捍卫国家利益。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鼓励文化工作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变迁和社会潮流,推动中国形象由“他塑”为主向“自塑”为主转变,让更多的国外受众感知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消除原有的误读误解,凝聚更大范围精神共识。
三、加强文化外宣,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无限靠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会仅限于经济发展、科技研发,还会延伸到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面对新情况,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国际交往中自信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各级政府要积极打造外宣品牌,鼓励、支持相关机构在国外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中国专栏、中国剧场、中国专区专页等,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借助出入境文物展览、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合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共存与交融理念,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引导网络大V、流量达人、全球旅行者在线下线上讲好中国历史、中国故事。同时,各级政府要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理解和支持,提高中国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系天水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