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11月29日

坚持“第二个结合”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天水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辛怡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和创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并做好“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两个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第二个结合”是新时期所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推动“第二个结合”,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量和把握。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结合过程中的指导地位
  当前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落后文化,应该被彻底地抛弃。文化虚无主义通过歪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夸大中西方的差距,贬损中华民族自豪感等方式来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表现。另一种是文化保守主义。特别是近年来有人企图用新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这是开历史倒车,我们要坚决反对。这两种认识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造成二者的对立。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实现符合时代需要的现代化转化,而马克思主义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结合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能进行自动结合,必须要有结合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主体。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第二个结合”的历程中,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阻碍“第二个结合”,而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第二个结合”清除障碍。中国共产党人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始终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为“第二个结合”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党在“第二个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正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传承,更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同时要不断创新国际传播与交流模式,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要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新型文化业态多样化模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意表达,打造系列文化精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四、结合的过程中应主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携带着“天下为公”的天然基因和本来诉求,二者在价值观念上充分耦合。这是“第二个结合”的价值依托,展现了“为人类求解放”与实现“天下大同”的伟大抱负。不仅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相结合,更是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守正与创新的共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就是“第二个结合”的背景下,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的全新选择和中国方案。
  “第二个结合”既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是现在的重大任务,更是面向未来的使命,主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是“第二个结合”的题中应有之意。例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启示,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对解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问题的指引等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产生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新文明形态,从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全新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系天水市委党校生态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