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三农”工作的贴心人
——访“天水市二等功公务员集体”秦州区农业农村局
天水日报
2024年12月12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赵军霞 吕天军
近年来,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稳住“三农”基本盘,统筹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乡村建设示范等“三农”重点工作,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后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全省土壤普查先进集体”,连续三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一个个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三农”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做足“特”字文章 实现“百花齐放”
大樱桃产业不仅是秦州区多年来培育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更是富民产业、希望产业。
隆冬时节,在田地里、大棚内、果园中,不时看到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的身影,他们身临现场,为农户们开展精准服务、把脉支招,助农增收。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秦州区烟铺村的天水红樱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设施樱桃基地,大棚内暖意融融,如沐春风,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大樱桃缀满枝头,有的是翠绿小果,有的已经泛着橙红色,即将成熟上市。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提起田间管理和樱桃种植水平的提升,天水红樱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璇琳很是欣慰地说道:“我们这个基地共有12个连栋温室大棚,现在已经转色的两个樱桃大棚,明年春节前会陆续上市。在樱桃生长关键期和果树管理期,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为我们基地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经常会定时、定期组织市上的果业专家来基地进行培训和指导,让我们的樱桃种植技术逐渐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也让我们基地的整体收入每年能达到300万元左右。”
在秦州区天水镇杨湾村的设施樱桃产业园,天水紫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学军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投资150万元建起了生产车间,购置了3台制袋机,年生产樱桃用套袋达到4亿个左右,有力推动了樱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秦州区农业农村部门按照“果品产业抓提升、蔬菜产业抓供给、中药材产业抓基地、花卉产业抓示范”的工作思路,持续做强以“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为主的9个果品产业片带和11个优质设施早熟大樱桃基地,大樱桃年产量可达3.5万吨、产值达10.5亿元,“秦州大樱桃”连续3年入选最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区域公用品牌20强。
壮大“优”产业 走实“绿色路”
在稳步实施秦州大樱桃、花牛苹果、天水连翘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同时,秦州区农业农村局还打造了以樱桃驿站、草莓小镇、葡萄庄园等为代表的一批设施农业新业态,目前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值10亿元。
作为草莓行业西北地区的头部企业,秦州区天水镇草莓小镇主要从事草莓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据草莓小镇负责人李润晨介绍:“2024年生产草莓优良种种苗达到了70万株,销售到了全国8个省14个市,同时,草莓小镇联农带农常年在64人左右,预计一年发放劳务工资84万元左右。”
此外,秦州区农业农村局还积极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果品、蔬菜、中药材面积分别稳定在60万亩、17万亩、10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在持续壮大。
稳住“三农”基本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2亿元,增速为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88元,增速为8.4%。
近年来,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也喜获多项荣誉。2022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今年10月,获得“天水市记二等功公务员集体”奖励。
“荣誉的获得,是对秦州区‘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全区‘三农’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对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激励与鞭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珍惜荣誉、勇于担当,始终保持进取状态,肩负起时代重任,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确保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文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