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盲目用“心理测试”给自己贴标签
天水日报
2024年12月12日
王惠玲
近年来,全社会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增高,为了对自己有更加科学深入的认知,很多人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心理健康测试、人格分析等很感兴趣,甚至连一些付费才能参与的“人格诊断”“心理健康培训”等都让不少人趋之若鹜。笔者认为,人们对于心理测试的追捧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自我认知的渴望,然而,当这种渴望被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所利用时,心理测试便成了一种简单的标签游戏,而非科学严谨的自我探索工具。
谁都不可否认,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多样的生物,但这些心理分析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将人群生硬地划分为几个固定的类型,显然无法准确反映个体的真实情况,反而更可能让人们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评价。对于内心强大、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可能一笑而过不予理睬,但对于心理上的确存在问题的群体而言,这样的结果有可能就是致命的。一旦给自己贴上了某个标签,并且依赖这样的结果去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掉入自我设限的困境,并衍生出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真有假,靠谱程度各有不同,线上的付费服务,其专业程度就更值得存疑。然而,越是专业的领域,就如心理健康,越需要公众提高鉴别意识,多听专业人士建议。所以,最好不要让网络上风行的心理测试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对其结果只作自我探索的参考即可,接受和拥抱与众不同的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和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