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渭河行”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报道
绵延文脉传古今
天水日报
2024年12月17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吴丽娜/文 周文涛 孙镇 王琴/图
汤汤渭水,生生不息;哺育万物,造就文明。
渭河,自莽莽群山奔涌而下,蜿蜒过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一路逶迤,向东奔流。渭河孕育出的渭河流域文化,为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营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精神的源泉。渭河两岸,先民在此聚居,文明在此发芽,这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根脉所系。从渭河源头大禹“治水导渭”的传说,到血脉以系的人文始祖,再到沿渭河汇聚的大地湾、半坡等仰韶文化聚落,渭河,串起了华夏文明的最初记忆。河水奔腾,文脉相承,从影响深远的周秦文化到辉煌灿烂的汉唐盛世,从矗立千年的石窟艺术到传唱不息的动人诗歌,渭河孕育的千年文明如静水深流、波澜壮阔,她所滋养的文明星火已融入渭河儿女的血脉,塑造着庚续中华传统文脉的精气神。
文明如潮,弦歌浩荡;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数千年历史和渭河浪涛一道奔涌不息,如今的渭河两岸,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明遗存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渭河,正以进取包容的精神,书写着赓续中华文脉的生动实践。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莫建成艺术博物馆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费山村红军长征纪念馆
▲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何尊
▲在陕西省华阴市卫峪小学,华阴老腔传承人张香玲为学生们教授华阴老腔的唱腔技法和表演技艺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渭河源景区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姜嫄水乡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灞陵桥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威远楼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文化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