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2月08日

蛇年,博物馆寻“蛇”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08日     











  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是灵性、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寓意着吉祥与福瑞。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从目前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许多文物上就已经出现“蛇”的形象。这些或描绘,或刻画,或雕塑于陶器、铜器、瓷器、瓦当、铜镜等文物之上“蛇”的形象,大都形态逼真,生动活泼,可谓神秘莫测。
  天水成纪博物馆中也收藏有许多具有“蛇”图像的文物,其种类丰富、千姿百态。恰逢蛇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入馆寻‘蛇’”!
□ 连文静
  中国古人对蛇的尊崇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诸如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都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可见他们与蛇的关系非常密切。战国《列子·黄帝篇》中,亦有“庖牺氏、女娲氏……蛇身人面”的描述。从古至今,伏羲、女娲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深受人们所崇敬。而现存有关于他们的画像和图片,大多都呈现出交尾的状态,所以也被称为《伏羲女娲交尾图》。
  天水成纪博物馆现藏的两幅《伏羲女娲画像》均为绢本设色,图上彩绘伏羲、女娲二人,人首蛇身,蛇尾交缠。伏羲居左,左手持矩,象征地。女娲居右,右手持规,象征天。代表了“天圆地方”。二人头顶上方绘有朱雀和象征太阳的圆轮,尾下绘有凤凰与象征月亮的一周画圆圈的半月,画面四周缀满以线连接的圆圈,象征宇宙星辰,呈现出空间辽阔之感。整体画面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
  除了画像上的人首蛇身之外,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的一些器物上,也呈人首蛇身状,诸如宋代邛窑三彩地轴俑、唐代陶彩绘地轴俑。
  人首蛇身俑“地轴”,常见为古代丧葬习俗的随葬器物,是镇墓俑。这两件地轴俑,整器想象力丰富,蛇身粗长连接两端人首,脸部五官凸出,刻画精致。此类形象不仅是蛇身,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的组合,其实就是一种“半人半兽”的具体表现,是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与创造。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其形象是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天水成纪博物馆现藏有一组四件汉代鎏金铜棺饰,呈圆形,直径20厘米,厚度约0.01厘米,采用阴线錾刻的工艺绘制“车骑出行图”,象征天象的“四神”“手持兵器的守卫”,以此表现汉代人追求的“天国盛景”。
  生肖蛇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神秘而优美的生物,象征智慧、吉祥,又让人心生畏惧。《唐会要》中记载有“四神十二生肖”的说法,四神就是指两组镇墓兽、镇墓俑,连同十二生肖俑一起,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的一组宋代三彩兽首人身生肖俑,俑高25厘米。这组生肖俑均为兽首人身,面部分别为十二种动物形象,身体作人形,着宽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文雅之中显露着滑稽。
  “抓天兽”属于镇墓俑的一类,与镇墓俑一样具有震慑作用,盛行于南北朝和唐朝,形象上可分为兽类和天王类。天水成纪博物馆所藏唐代陶彩绘贴金抓天兽三爪手上举,一手持蛇;唐代彩绘贴金踏鬼天王俑,则脚踩小鬼,小鬼手中缠蛇。这两件与“蛇”有关的文物彩绘颜色鲜艳,贴金保存完好。
  中国民间被称为“五毒”者,多指具有剧毒的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古人认为,毒能相克相制,佩戴或摆放刻有“五毒”的南红玛瑙,能够以毒攻毒、百毒不侵,保平安吉祥。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明代玛瑙五毒龟,则被赋予长寿、健康和幸福的象征。
  除此之外,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中,也大量出现以“蛇”为题材的装饰,其或以立体形象出现,或以纹饰出现,形态逼真。该馆所藏战国时期蟠虺纹兽耳青铜壶,两侧的鋬作虎吞蛇状,远处看似大象,非常生动,体现出古人的奇思妙想。
  战国时期艺术品中鸟蛇相斗题材数量丰富,流行地域也非常广,北方地区常把该题材用作青铜器上的纹样母题,而南方地区则主要用于彩绘木雕漆器上。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战国时期的狩猎纹双耳青铜壶上,可见鸟衔着一条蛇。通常对于鸟蛇斗争的处理,都是鸟类大而蛇类小;鸟类意气风发,直前奋击,而蛇类则始终居于被动地位,蜷缩挣扎。这件器物的纹饰场面极其宏大,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多样,构图布局有条不紊,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春秋和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出现了两种神秘的纹饰——蟠螭纹和蟠虺纹,并贯穿东周发展的始终。这类纹饰是以盘曲的小龙或小蛇之形,构成几何图案,呈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纹样组合,这也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典型代表。
  “虫(huǐ)”的本义是毒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虺”。“蟠虺”,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小蛇。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其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和战国时期。天水成纪博物馆馆藏春秋时期蟠虺纹三足铜圆鼎和战国时期蟠虺纹环耳青铜豆上的蟠虺纹,形态复杂多变、繁复细密,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青铜器中的中国美学。
■ 战国 狩猎纹双耳青铜壶
■ 汉 鎏金铜棺饰
■ 战国 蟠虺纹兽耳青铜壶
■ 宋 邛窑三彩地轴俑
■ 唐 陶彩绘地轴俑
■ 宋 三彩兽首人身生肖俑
■ 唐 彩绘贴金踏鬼天王俑
■ 唐 陶彩绘贴金抓天兽
     ■ 明 玛瑙五毒龟
■ 春秋 蟠虺纹三足铜圆鼎
■ 战国 蟠虺纹环耳青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