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2月08日

梁家坪的元宵节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08日     
  □ 杨堪旺

  梁家坪的元宵节,是从一笼糜谷面灯盏开始的。每年的正月十五,母亲都要蒸一笼灯盏,大概是因为那时候家里穷的缘故,这灯盏馍,就特别受欢迎,多以糜谷面为主,也有荞面玉米面的,倘若能掺一把白面,那就是上好的灯盏了。我记得,母亲会把提前起好的面,倒在面案上,再加干面调和,待完全和好后,就揉捏成状如麦垛的灯盏。灯盏的顶端,往往会留出一个小小的坑窝儿来,说是待蒸熟后插灯芯子用。另外,母亲还会捏一些生肖灯盏,自然都是家里人的属相,比如父亲属虎,就捏个面虎,坐在磨台上,一副很威武的样子。这种叫生肖灯盏的,里面大多掺有细面,格外好吃。等到晚上,一家人便会端着自己属相的灯盏“寻蚰蜒”。
  忙碌了近一小时,所有的面酵子都被母亲做成了各种形状的灯盏,像兵马俑一样摆了满满一案子。这时的我,一面忙着往灶里添火,一面又帮父亲往麦秆或胡麻秆做的灯芯上缠捻子,蘸清油。母亲的手艺总那么好,每年元宵节,她捏的灯盏蒸熟之后,总能端端正正坐在磨台上,这总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自豪不已。
  灯盏出笼后,母亲总会挑一些样子好看的,单独摆进新编的麦秆笼里,然后根据村里在服孝人家的户数,每家两个灯盏,让我提着给逐家去送。
  住在一庄,本是一家。祖上传下来的庄规里明确要求,服孝期内的人家,元宵节不蒸灯盏。村里其他人家在给自家蒸灯盏的同时,要给有孝的人家代蒸两个。这样,全村八十来户人家,你送两个,我送两个,服孝的人家自然也就有了“寻蚰蜒”的灯盏了。有规不倒,无规不立。这规矩和淳朴、善良、厚道、做事执着的梁家坪人一样,在被定下来后,就一直没有改过。
  我常想,这大概就是一个村庄之所以和谐、幸福、生生不息的根源吧。年少时的我,浅薄无知,不知道这些道理,只觉得根植在大山褶皱,老得起皮的小村子里的这种和谐、朴素的处世哲学,是多么难能可贵。即使在人们生活水平极高的今天,它都是值得遵从的。
  孩子们三五成群,送完灯盏后,就又蹦跳着回家去准备晚上玩的灯笼和生肖灯了。那时候穷,没钱买彩灯,玩的都是母亲们用白纸糊的灯笼。她们用竹篾或芦苇秆做成骨架,在外面糊一层白纸,白纸上贴一张剪图,或者画一朵花,一只鸟之类,作为装饰。里面再装一盏煤油灯,灯盏点着之后,灯笼上会映出各种颜色的图案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那时村里没电,再加上孩子也多,每年元宵节下午,全村人还要忙着“窝故事”,所以天一黑,孩子们都会提着灯笼,在自家门前、村子的主巷道里,跑来跑去。这时候,大人们也都会站在巷道两边说说笑话,议论一下今年的故事,各家灯笼的样子等。心灵手巧的女人,自然会成为众人夸赞的对象,孩子们玩得尽兴,母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小时不到的玩灯活动,在孩子们的意犹未尽和大人们的欢笑声中收场后,人们又急匆匆赶回家去。元宵节最重要的节目“寻蚰蜒”,还在等着大家呢!
  最终,梁家坪的元宵节,是在“蚰蜒寻着了没,寻着了。我没有抓住你,张家的花马儿过来把你一脚踏死了……”这样近乎唱诗般的“寻蚰蜒”声中,渐渐落下帷幕的。忙了一年,准备了整整一个月的春节,就像父亲那件刚穿了半月的新衣服一样,又被整整齐齐地叠了起来。
  元宵之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盼着一年富。今年已过,明年,究竟能过个多大的年,恐怕谁也说不准。不过,随着最后一盏面灯的熄灭,我想,这一夜,每个人的心里,也一定装满了依恋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