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2月10日

清水

以工代赈惠民生 乡村振兴添动能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本报讯 2024年,清水县抢抓以工代赈重大政策机遇,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赈”的作用、不断释放“赈”的能量,全国以工代赈现场会观摩组走进清水,观摩调研工作成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清水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着眼文旅振兴乡村,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4.5万元,在白沙镇温泉村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农推”项目,建设更加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效推动了温泉村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村民王红娟以前在温泉村的水景街担任售货员,看到来温泉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掏钱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了农家乐,自己当起了老板。“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起如今的生活,王红娟笑得合不拢嘴。
  在清水县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中,推广“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综合赈济模式,通过项目辐射带动,筑牢了白驼河流域果蔬产业发展根基。
  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787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修产业路5.5公里,建设产业加工车间1处、高标准设施大棚7000平方米。项目创新分红模式,实现“鱼渔双授”目标,是全市首个折股量化分红模式项目。
  “我们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服务三农、带动增收’为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发挥‘政府主导、信誉保障、质优价廉、让利于民’四大优势,辐射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加工完成中药材黄芪10吨,销售各类农资化肥45吨,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40余个,每月为群众增加收入2000余元。”天水红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瑞栋说。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向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提升、保底带贫分红等赈济方式多元转化,真正把“小草药”打造成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黄芪加工车间是白驼河流域红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综合提升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自以工代赈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推出以来,清水县累计实施项目311个,完成投资2.28亿元,发放劳务报酬3958万元,以工代赈的效果不断凸显,群众的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坚持项目引领拓载体,加大以工代赈方式推广力度,先后实施“农推”项目213个、“重推”项目56个,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