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2月15日

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新表述

□ 何喜田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15日     

  不论与秘密、隐情有关无关,作为电视剧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应该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原作风味的一部影视作品了。或许,从再现、破解的意义看,这也是一部更为繁密的时光复刻片。
  无疑,它得益于导演对原作,特别是对光影新手法的创新表述和创新体悟。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时期张择端所画,而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是根据冶文彪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剧作以密码破题,将几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以大案串联起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揭示、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的秘密和历史真相。如此,这样的表述与重塑,相比较于那些隐没在历史长河里的过去,更加客观,也更加宏大。而以推理、破案为切口,更是表达了导演对宋朝都市群像生活的喜欢和回望。只不过,这样的影像阐释也愈加有力、坚韧。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静止的画,那么影视剧就是一幅幅动起来的画,赋予了生命力的画。汴河两岸游人如织,虹桥之上商贩密集,行人熙攘,商船往来,汴河回弯,十千脚店,彩楼欢门,勾栏瓦舍,灯火通明的夜市,绚丽多姿的孔明灯,璀璨耀眼的打铁花……似锦的繁华里,流彩的拉图中,《清明上河图》无限的都市景象就这样成为具象,而让它“活”起来的密码就是市井烟火的美好。
  市井生活中,最亮眼的当属美食。
  民以食为天,历代各朝老祖宗们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就是美食。《清明上河图密码》里宋人的好吃、会吃一览无余,从路边地摊到黑珍珠,都是丰俭由人,哪像现在的霸王买卖,“吃不了让你兜着走”。
  比如馉饳,类似于今天馄饨的一种面食,馅料包裹其中,像花骨朵一样,入油锅炸黄,用竹签子串起来。赵不尤请万推司吃馉饳,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完了还要。一个真请,一个真吃。吃完了,需报账。笑语间,还原的是对美食的大快朵颐,原则上,表达的是北宋体制内公差生活的遵循。
  还有环饼、鱼脍、独下馒头、莲房鱼包等,这些特色美食的呈现,给人一种宋人在饮食上的多样性和极为雅致的诉求。再比如汤饼,原本以为是一种饼,其实是一种面片汤。调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盛在盆子里,就像今天我们吃的烩面片,有一种世俗里的精致。清朝唐孙华曾在诗里写道:“明年汤饼应呼我,带醉题麞一笑哗。”麞,麋鹿的一种。喜好文章,好文与汤饼同在,大约就是今天所说的美美与共吧。如此,赵不尤吃着老爹做的汤饼,也难怪就哽咽不已,满怀感慨了。
  作为一种文化,影视剧里官、职的称谓也让人大开脑洞。
  最早出场的顾震,军中归来成了开封府里的左军巡使。巡使,隶属军巡院,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正八品。司直狄伦,职责是参与评议复审案件,正八品,相当于处级。推司,就是司法助理,六品。万福,是顾震的直接下属,协助案件侦破,虽有私心,但尽职尽责。四五个头上戴冠的,就支撑起了开封府辖的治安。看来,宋朝的吏制,无冗员。
  主角赵不尤,本为大理寺贴书小吏,就是抄写文书的,不在官员品级之列。为生活所迫,他辞职开设讼摊养家,即今天的私人律师,后因破案有功,被钦点为“讼绝”。只不过,他该隐忍时隐忍,该张狂时张狂。子承父业的仵作小姚,胆小,却熟悉当朝律条。仵作,就是现在的法医。
  集贤堂,主要职能是管理、整理馆藏书籍资料,也有编纂、校勘工作。衙探宋齐愈,年纪浅抱负大,喜爱搜集、采访社会新闻资讯。他以文救世,改进排版,激活了活字印刷术。小报,就是最早的新闻传媒产业的萌芽。愤青之气,注定了被人当枪使。
  温悦,伞铺老板,善制伞,纸伞供太府寺专用,为官家中标产品。还有以画为据、协破梅船案的张择端,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也就是皇家画院的专业画家。剧中的他以翰林侍诏身份,享受着烟火人间,立誓为百姓画,为苍生画。
  还有牙行,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质量和价格的居间行商,也就是中介机构。剧中章七娘垄断房市,获取暴利。明朝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牙行逐渐繁荣。
  如此,宋朝官、职之分设,简约、高效,有序、不紊。
  还有一种文化,融入民俗里的大小玩意,那就是民间制作。比如纸伞、火药。还有磨喝乐,当时民间流行的泥娃娃,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传入中国后,由蛇首人身演化为儿童形象。剧中多次出现的磨喝乐,既饱含了温悦、苏铮姐弟俩亲情的重现、弥漫、珍惜,也见证了他们亲情的断裂。相向而坐的孩童,朴实无华,憨态可掬,既表达了一种盛世的富丽堂皇,也透着俗世一家的悲情离合。素雅之外,都是平凡人家生活的烟火气。还有瓦子外的烟花,瓦子里的双头精灵,诡异、神秘,仿佛巫傩。
  因着江湖的争斗,因着盛世的理想,也因着沉湎于繁华的时日,一群群大小人物在彼此的世界次第重叠、出现,并不离不弃地演绎了一段段隐没于古画的沧桑岁月,以及只属于宋人的浪漫。那是一种铭刻在骨血中的记忆,就像张择端。那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甘醇,味厚,徐徐展开,恍若千年前的汴河。
  如此,千年的文化密码,在升斗百姓的人生里,被重塑,被激活,被关照,也在不断衍生的历史新篇里,散发出更美的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