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2月15日

陇城清汤长面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15日     
  □ 梓辛

  南橘北枳,风味人间。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吃”字,不仅包含了美味的享受,更蕴含着深厚的乡愁与情感。那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背后,更是藏着家的温馨与味道,让人回味无穷,魂牵梦绕。
  在秦安县,陇城长面作为一道特色面食,承载着无数人温馨而美好的记忆。每当人们回忆起过往,那碗色香味俱佳的长面总能勾起秦安人内心深处的温情与乡愁——母亲在厨房里辛勤忙碌的身影,锅中轻轻翻滚的汤水,以及那随风飘散、似乎将整个家都温暖包围的香气……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秦安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陇城长面也叫清水河清汤长面,因捞在碗里的面少汤多,且面条如细丝柔滑绵长,所以被吃过的人们冠名曰清水河清汤面。虽是一碗简单的面条,却让很有智慧的娲乡人生生塑造成了一碗山清水秀,有血有肉的陇城镇名面。
  和面、擀面、切面、搁汤,是陇城清汤长面的四大要领。四大要领里,面是山,汤是水,臊子是点缀,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陇城清汤长面,只有当面条如山般坚实而柔韧,汤汁如水般清澈而鲜美,臊子如点缀般恰到好处时,这碗陇城清汤长面才算得上是真正拥有了山水的韵味,也才能成为这世间最富有人情味的一碗面。
  清汤面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考究。和面、揉面、擀面、切面,这每一步都考验着女主人的厨艺和耐心。而切面作为这一系列工序的收尾环节,更是对女主人刀工和技巧的直接展现。
  擀好的面张被轻轻撒上一层薄薄的玉米面粉,然后一张张重叠放置,累积至数张后,再对折两次形成直角,一切准备工作就此就绪,接下来便是展现真正手艺的时刻。一把单薄而狭窄的刀刃,在夏日里是收割麦子的镰刃,而一旦进入厨房,嵌入那简易的刀架之中,便化身为女主人们得心应手的菜刀,也被唤作刃子。左手稳稳压住面,右手紧握刃子,左手随着右手刀刃地向前缓缓后退,手起刀落间,一沓细如丝线、长如秀发的长面便如瀑布般整齐划一地滑落在案板上。刀刃在面团中游走时发出的沙沙声,宛如一曲韵味悠长的秦腔开场,悠扬动听。这情景,总让我想起外婆和母亲,她们每切好一把长面,总会攥于手心,轻轻抖动,甩起的长面在空中轻盈舞动,却一根不断。
  切好长面,就是搁汤,清水河长面的汤道有两种,浆水汤和臊子清汤。
  正宗的陇城清汤长面,讲究三点:汤需清澈而宽广,面条要细长且柔韧,醋味则需酸爽而突出。这其中,清汤的配制尤为关键,它直接决定了陇城清汤长面的风味高低,因此,搁一锅上乘的清汤,成了衡量这道面食是否地道的金标准。
  浆水汤的制作,源自对大自然馈赠的巧妙运用——以就地采摘的山野菜作为主角,经过自家精心投制与发酵,成就其独特风味。炝浆水也是技术活,锅中加入少许胡麻油,油热透后,撒入蒜末与红椒末炝锅,一时间,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紧接着,一瓢洁白的浆水被轻盈旋入锅中,瞬间,酸中带涩、涩中回甘的独特滋味在锅中交织,清爽而醇香的气息四溢开来,令人垂涎欲滴。
  而臊子清汤中的臊子,需做到肥而不腻,且用量恰到好处,仅作为清汤的点缀,绝不喧宾夺主。不论碗大碗小,一碗清汤长面中,总能见到那一小撮细长面条,静静地躺在宽阔的清汤之中,而臊子则若隐若现地漂浮其上,仿佛轻盈的舞者。尤为重要的是,清汤中的醋味需酸爽而不过分刺激,它是整碗面的灵魂所在。这醋味的调配,往往由家中的女主人亲自掌舵,她们凭借精湛的厨艺,精心调配出的臊子清汤,只需浅浅一尝,便能让人唇齿留香,余味绵长。
  要搁好一锅臊子清汤,前期食材的准备至关重要,木耳、黄花泡发,五花肉切成大小一致的肉粒小丁,浆水点的豆腐切成和肉粒一样的小丁,胡萝卜切菱形小片,蒜苗斜切成丝,香菜切末。待这一切所需食材备好,就可以起火炒臊子了。
  娲乡人家的厨房无论人多人少,灶台上的锅都是大小两口,做饭时左右开工,添一把柴火灶膛呼呼作响,一边烧水,一边炒臊子。清油少许入锅熟透,先放入豆腐丁煸炒出锅,继续倒入适量清油,待油熟透,放入肉丁爆炒出味,酱色翻红,依次放入胡萝卜片、煸好的豆腐、木耳黄花,一撮咸盐,一捻五香粉,翻炒出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缕自家酿造的头醋迅速炝入锅内,瞬间,醋的酸爽鲜香与灶膛的烟火气息交织扑鼻,随后兑入滚烫的清水河水,并撒入蒜苗和香菜,一锅臊子长面的清汤便沸腾跳跃起来。另一口锅中,切好的长面被轻轻投入波澜起伏的沸水中,筷子随水波在锅中上下漂浮、抖动,轻巧划拨两圈,随后用筷子头精准地挑起一撮长面,送入碗中。那一抹长面排列得齐整有序,宛如美人头上刚刚梳拢的发髻,一丝不苟。接着,舀入两大勺清汤臊子,刹那间,一碗色彩丰富、红白翠绿相间的清水河清汤长面便呈现在眼前。碗内汤宽面窄,醋的鲜味与肉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每一味都诱人至极。屋内的客人被这美味深深吸引,一口气吸下六七碗长面仍舍不得放下筷子,直到吃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才肯罢休。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唯有美食,能在带来味觉享受的同时,让人深刻体会到当地民俗中蕴含的亲情与乡情。尤其是那些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它们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巧妙地将美味与乡情、亲情、友情紧密相连。在美食的桌前,亲情与友情得以展现——既有互相攀比、不服输的倔强,也有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默契。这种在切磋交流中不断碰撞、永不言败的精神,往往因一种美食而激发出无数种深沉的情感。每一种美食都有其根源,有其灵魂,就像娲乡的清汤长面,它是不可复制、不可忘却的记忆与情怀。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生活的步伐在不经意间加速了人们的节奏与观念。然而,清水河清汤长面却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坚持,深深根植于娲乡人的生活与信仰之中。这一碗朴素无华的清汤长面,无论在何时,都在以其刚中带柔的独特风姿,彰显着西北人民豪迈不羁、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