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动天水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天水日报
2025年02月21日
成雪峰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推动天水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着力在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中,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引领、文化滋养、精神支撑。一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市域内以“城、街、巷、院、寺、庙、树、泉、艺、俗”等为主的历史文化遗产鳞次栉比,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比拟的。要精准提炼以伏羲始祖文化为主的“五大文化”遗产的精髓和时代价值,深入实施大地湾基础设施、天水古城综合保护与利用和毛家坪遗址综合开发等项目,全面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真正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二要大力传承华夏文化基因。要在巩固提升现有品牌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优势资源,精心策划设计,大胆创新创造,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着力打造体现更多天水元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天水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
二、着力在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繁荣文艺创作、促进文化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从“宅兹中国”的文化根基,到“何以中国”的文化自觉,概括提炼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天水作为西部民族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节点城市,更加需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运用富有天水特色的文化资源沁润心灵、启迪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一要积极培植文艺创作精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通发展和创意表达,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努力推动文艺创作,推出《一画开天》等文艺精品;加大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提升《天水千古秀》等旅游演艺品牌。二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文惠民,持续开展“书香天水”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文化场馆空间功能改造升级,广泛开展群众大合唱、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整合提升“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平台,持续推动文化活动进乡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等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队”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播种机”作用,用群众记得住、接地气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三要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水平动态调整机制,修订提升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实施标准,以推进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便捷性和实效性。
三、着力在更好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中,聚焦文化赋能、推动产业发展
天水作为文化大市,在向文化强市迈进的新征程上,要聚焦文化赋能,以“当表率、作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动能、放大产业价值等方面“倍增器”作用,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要持续推进文旅业态深度融合。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借助渭河天水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沿线区域交通便捷、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综合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深入挖掘渭河天水段资源,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工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构建“一廊、两带、三区、多集群”和“东进、西拓、北接、南融”的黄河流域天水段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二要持续加快文旅消费恢复振兴。聚焦传统节日、特色节会等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文创产品等消费促销活动,鼓励支持文创企业开展多领域促销,不断扩大消费面。三要持续增强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借助“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机遇,持续开展“千山万水·就爱天水”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创新推出一批旅游套餐、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做精做细“吃、住、行、游、购、娱”文章,尽快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推动科研、租赁等行业增收,加快金融、文体娱教、电信服务、创意设计包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实施国际知名企业、央企入天计划,力争文化旅游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落地天水,不断做强做大一批“精特优新”文化旅游企业,以文旅产业赋能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水文旅“新引擎”。 (作者为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