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3月15日

路遇“土拨鼠”与“刺果”

天水日报      2025年03月15日     

·文物普查散记之五·
  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新鲜。坐在车里的我们打开车窗,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清晨。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山梁之上的武山县一处遗址。
  行驶过七拐八弯的山道,车子停在了距离遗址一公里的地方,余下的路必须大家徒步前往。普查点位距离下车的地方仅一公里,这对于每天徒步爬山三万多步的我们来说,可算是一处最轻松的普查点。
  刚一下车,一棵古槐树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我们普查时遇到的第几棵古树,没人能记得清,因为在武山有太多这样的古树。但是,这棵古树却与其他的都不相同,因为之前遇见的古树大都在村庄附近,或者在村庄里面,而这棵古树却像地标一样静静挺立在山梁之上的公路中间,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里的遗址。古树周围用铁栅栏围了起来,可以看出,遗址所在乡镇为了保护这棵古树做了不少工作。
  大家一边欣赏古槐树的壮硕与古朴,一边开启了今天的普查工作。从下车的位置到遗址,是一片接着一片的麦田,此时麦子还未成熟,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我们沿着田埂在麦地间穿梭,不承想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却让我们此次普查有了不一样的记忆……
  由于田埂间的地鼠洞太多,不时有队友大叫着掉进洞里。虽说洞口不是很深,掉下去大多也就到脚踝的位置,但松软的泥土会灌入鞋内,同时将整个鞋子染成土黄色。于是,大家开始互相打趣对方,说是“土拨鼠”出现了,然后咯咯的笑声传到很远很远,这也让今天的普查氛围轻松了很多。
  终于离开了大片的麦田,再经过一小片杂草带,我们距离处在整个山脉最高处的遗址也就越来越近。眼看离目的地不远,大家不由得欢呼起来,谁料想这时一位队员突然大叫一声“啊,我的脚”,便急忙蹲下来查看。大家赶紧聚拢过去,只见这位队员一屁股坐在一块杂草丛中,他的鞋子上沾满了不知名的杂草果实,这些长约3—4厘米的果实还带着尖刺,其中很多已经戳穿了鞋子扎在他脚上。这位队员一边费力地拔着鞋上的“刺果”,一边看了看大家的鞋子,笑着说:“赶紧都处理一下吧,看看你们的鞋子,也都快成‘草鞋’了。”这时大家才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脚上,原来每个人的鞋子上都沾满了“刺果”。
  结束了“土拨鼠”和“刺果”的闹剧,我们终于到达遗址所在位置。略呈长方形的整个遗址处在山梁最高处,且平整的如同地毯一样,上面覆盖种植着大片麦子。站在遗址之上,感觉蓝天、白云触手可及,远处是整个镇区的全景,俯视山水、仰望云海,此情此景竟美得让大家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队长说这个遗址有点特别,之前虽然来过几次,但都没发现陶片和文化层,所以提醒大家今天一定要有所收获。于是,除了测量、打点、航拍和记录的队员外,其他人也都加入到寻找标本的行列。我们四散开来,像排雷兵一样不放过一寸土地,仔细寻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遗迹。
  经过大家不懈努力,终于在遗址内找到了散落于各处的灰陶片、红陶片等,并且还发现了一个灰陶罐的罐耳。回到古槐树下,大家一边乘凉,一边讨论着这个罐耳的时代与特征。这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我们与它的缘分,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作为一个最特别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感悟。
  抬头间,透过树的缝隙看到落下的光,竟是那样耀眼……    (郭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