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春耕忙 不负农时不负春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01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秦州区广袤的田野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农民、合作社、农场主们抢抓农时,翻耕土地、顶凌覆膜、追施化肥、播种育苗,为全年农作物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3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秦州区汪川镇西山堡村的文举农业技术农场,只见农机手熟练地操作着大型拖拉机翻耕土地、顶凌覆膜,村民们紧跟其后铲土压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农场负责人杨文举一边查看当天覆膜的进展情况,一边高兴地说:“今年政策好,政府提供了不少农业补贴和技术指导,我们干劲十足。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土壤墒情不错,赶紧完成覆膜工作,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为了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秦州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合作社、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解决大家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农资补贴政策的落实,及时将补贴发放到位,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从3月7日开始,我们对农场1860亩耕地进行整地,3月10日开始覆膜,力争在4月中旬覆膜工作全部结束,确保不耽误下一阶段的点种作业。”杨文举向记者详细介绍今春农场的春耕生产“作战图”。他告诉记者,今年田间作业质量好,效率高,主要是农业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春耕生产工作开展以来,每天农场安排两台拖拉机整地,两台拖拉机旋耕翻地,4台拖拉机覆膜。机械化作业既提升了效率又节省了人力,日均覆膜面积达50亩。
据了解,今年秦州区将种植玉米22.4万亩,坚持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6401”千万示范工程:在汪川至大门、平南至齐寿、天水至华岐等镇域内建成6个万亩示范片带;在牡丹、秦岭、杨家寺等镇建成50个千亩粮食示范点和1个10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带,并制定了统一的栽培技术规程,确保全区多打粮、多产粮。
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介绍,今年秦州区从3月10日开始顶凌覆膜,截至目前覆膜面积超过了15万亩,基本达到了总面积的70%以上。现阶段主要进行旋耕、施肥、起垄、膜下除草、覆膜“五位一体”作业,做到“四粮”融合,良种良方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全区地膜玉米单产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优化作业机具、化肥配方及管理技术,玉米亩产已达700公斤左右,今年力争突破800公斤大关。”杨建太信心十足地表示,“经过多年实践,秦州区已形成适应丘陵山地的农机农艺配套体系,希望今年通过综合运用这套技术,力争玉米亩产突破800公斤。”
一年之计在于春。秦州区正以科技赋能春耕生产,在希望的田野播撒丰收希望,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