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穿上了朴素的衣裳
——天水市科普讲解大赛暨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侧记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05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暮春的渭水河畔,柳絮轻扬如碎雪,天水科技孵化大厦内,一场科学与文明的对谈正悄然流淌。这场由市科技局、市科协主办的2025年天水市科普讲解大赛暨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中,来自全市科技、教育、医疗、文博等不同领域的124名选手以语言为刃,剖开时光的茧,让深奥的科学原理与古老的东方智慧在镁光灯下翩然共舞。
“我们连续举办天水赛区科技讲解大赛,就是要搭建一个展示科普成果、交流科普经验、激发科普热情的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到科普宣传中来。”开幕式上,市科技局局长焦继军道出大赛内核,“我相信,你们将用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分享给大家,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一位观众心中生根发芽”。她立于台前,身后巨幕投映着浩瀚星河与敦煌飞天的剪影,恍若古今智慧在此刻交汇。台下,选手们或摩挲道具,或低声默诵,青衫汉服与白褂制服相映,宛如一幅流动的“百工图”。
随后,科技演讲比赛进入紧张的较量阶段。诚如焦继军所言,科技在选手们的演讲中插上了翅膀,飞入了更多人的心中。
“我将水顺着梅花孔注入水壶中,大家看,水并没有从壶嘴中流出,当把壶正过来,水也没有从底部的梅花孔漏出,而且壶嘴还能正常将水倒出,是不是有点像现代版的魔术道具?那么问题来了,这壶究竟是怎么做到倒而不漏的呢?别急,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密……”最妙的“戏法”,来自天水市博物馆的选手张娅。演讲中,她擎起一把复刻的宋代倒流壶,清水自底部五瓣梅孔注入,壶身却倒而不漏。“宋人喝茶讲究‘流云逐月’,即便注水都要风雅。”张娅手腕陡转,壶身倒倾时水流从壶嘴垂落,“秘密就在壶内暗藏的双层隔腔与虹吸结构——千年前的工匠,早已参透流体力学”。
“细数国厄时光,有多少英雄挺青梁将病魔驱散,机能焕彩;循环通畅,体魄安康展望明朝,九州同应,共把人间大爱衰。齐携手,看丹心闪耀,璀璨繁昌。”当市中心血站白建明以他如渭水般沉静的嗓音,读出自己写的《沁园春·碧血丹心》时,台上爆发出阵阵掌声。“有人说献血伤元气,可科学告诉我们,献出400毫升血,救活的是另一个生命,激活的却是自己的造血之河。”
“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让花牛苹果这颗生长于天水沃土的元帅系苹果明珠,再一次被国内外所熟知。演讲台上,来自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黄亚萍博士如数家珍地描述道:“端正高桩的果形宛若艺术品,浓艳绯红的果皮上五棱分明,咬开便是雪玉般的果肉,松脆间迸发蜜糖般的汁液,特有的芳香在齿颊流转,其营养品质更是达到国际优等标准。”
……
精彩远不止于此。一天半的赛事中,科学时而化作市地质博物馆内的“开业之石”,时而凝成手术刀尖的寒芒。有人普及新手爸妈婴幼儿呛奶时的必备技能;有人精彩阐释武山拉梢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建筑奥秘;有人拆解《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当阳桥”的声学隐喻;有人解码“呼风唤雨”的科学密钥;有人提醒大家警惕“渣渣糖”的“甜蜜陷阱”……选手们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提问,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参赛选手白建明表示,自己此次的演讲课题为“以科学之光 照生命之路”,是为了借助今天的舞台让大家了解我市临床用血的现状,也希望借此机会破解一些关于献血方面的误解和谣言。希望以此能够动员更多人一起参与到无偿献血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一起维护生命,一起助人利己。
颁奖礼的灯光亮起时,“十佳科普使者”的荣誉证书在台上连成一道星链。望着手捧证书的护士、工程师、博物馆员,记者忽然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散花”的典故。从前是高僧在石窟译经,今天则是普通人在讲台播撒科学的花种……当血站青年与汉服姑娘同台,当量子物理遇上榫卯美学——科学从未远离人间,它只是换上了更朴素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