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4月11日

以“三新一高”战略引领天水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的实践思考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11日     
  2025年全国两会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节点,系统部署了“十四五”后半程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提出要以“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新动能培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抓手,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肃省域副中心城市,天水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创新驱动的窗口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期。如何将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需在把握战略机遇中重构发展优势,在破解结构矛盾中培育增长动能,走出具有天水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把握战略逻辑:以“新质生产力”重构天水发展新坐标
  全国两会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对天水而言,这既是破解传统产业依赖的“金钥匙”,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赛道”。首先,需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跃迁。2024年,天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2%,低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但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封测等产业已具备技术积累,如华天科技在半导体封装领域拥有200余项专利。为贯彻两会精神,天水需构建“企业+高校+平台”协同创新体系,如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天水研究院,打造集成电路材料试验基地,推动星火机床与西北地区高校共建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技术交易额纳入县区考核指标中。其次,要以“数实融合”重塑产业生态。面对天水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率不足30%的发展困境,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如实施“双十双百”工程,推动工业产业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孪生+智能工厂”改造体系,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运维成本。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天水节点,建设西北大数据产业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装备制造、电工电器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5G+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力争到2026年建成数字化车间5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以上。最后,培育“专精特新”新增长极。借鉴浙江“单项冠军”培育经验,建立“市级隐形冠军—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重点领域突破进口替代,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加快甘肃移动第二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智能终端制造等产业,将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为西北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
  二、构建战略支点:以“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全国两会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天水需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都市圈。首先,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实施“东扩西进、南优北拓”战略,推进秦州、麦积两区一体化发展,建设三阳川新城、颍川新城等城市副中心。完善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基础设施,打造陇东南交通物流中心,构建“15分钟生活圈”和“30分钟通勤圈”,力争2026年城镇化率达58%。其次,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支持甘谷、武山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文旅康养产业,秦安打造西部轻工纺织基地,清水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实施“一县一业”培育计划,形成“中心城区高端引领、县域经济特色支撑”的发展格局。最后,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平台,推动人才、资本、技术“上山下乡”。建设城乡统一大市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天水花牛苹果”“甘谷辣椒”等“甘味”农产品直供全国。
  三、优化产业路径:以“新动能培育”激发“链式思维”新态势
  全国两会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天水必须立足“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首先,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固链强基”。针对封装测试环节强、设计制造环节弱的现状,实施“补前端延后端”策略,前端联合西部地区高校设立IC设计中心,后端发展智能终端应用产业。例如,推动华天科技与华为共建先进封装联合实验室,争取在Chiplet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其次,促进装备制造“跨链协同”。打破企业单打独斗局面,组建“智能装备产业联盟”,以新能源装备为突破口,开发风电齿轮箱专用机床、光伏支架智能焊接设备等新产品,打造“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整机集成”垂直生态。最后,形成文旅农康“跨界融合”。依托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两大IP,构建“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乡村旅游”融合模式。学习婺源“民宿集群”经验,在麦积山景区周边建设艺术家村落;借鉴安吉“竹林碳汇”做法,开发秦岭林区碳汇交易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打造“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数字展陈体系,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促进非遗技艺产业化,建设丝绸之路雕漆技艺产业园,推动天水丝毯织造技艺、秦安小曲等非遗项目市场化开发。构建文化传播矩阵,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联合关中平原城市群推出“秦陇文化走廊”精品线路,持续显现文旅融合效应。
  四、践行人民至上:以“高质量发展”锻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全国两会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天水需在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上形成示范。天水需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不断创新实践路径,落实两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首先,要促进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秦州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建设西部智能终端产业园;麦积区打造文旅康养示范区;甘谷县培育辣椒、花椒精深加工产业链;武山县发展冷水鱼全产业链,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次,要进行城市更新“针灸式改造”。在老城区采用“留改拆”并举模式,在解放路片区植入文创市集、社区食堂等“微更新”项目,推广“共有产权房”试点。最后,要助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组建天水一中、市一幼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乡镇卫生院CT设备全覆盖,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甘谷县医院三级创建工程,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推广“社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模式。
  (作者系市委党校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