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4月12日

天水酸菜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12日     
  □ 冯军权

  我爱做梦,梦都是关于家乡的。在梦里,我时常和村庄纠缠,和浆水酸菜为伴。
  天水酸菜,也叫浆水酸菜,是西北人餐桌上的常客。天水酸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文王嗜菖蒲菹”,这里的“菹”便是酸菜。天水人吃酸菜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早已深深扎根于这片深情的土地之上。
  在我的家乡天水,浆水酸菜的制作依旧遵循着古老而传统的工艺。将自家种植的包菜清洗切成均匀小段,倒入烧开的沸水锅中,煮至断生,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面汤,轻轻搅拌,然后倒入酸菜缸。
  酸菜缸就在灶火门对面的墙脚下,缸里已经预留好了“引子”,只等新老汇合。滚烫的菜汤倒入缸中后,立即用草编编制的盖子盖严实,整个程序就算完成了。一般夏日仅需捂一日半,冬天则需两至三天,便可以食用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还是有一定技巧的,譬如“引子”,就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引诱新菜发酵的催化剂。还有面汤,既能促进发酵,又能促水成浆,这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包菜是西北人制作酸菜最常用的一种菜,之所以用它,和其耐寒耐热易种植有关,在条件艰苦的岁月里,包菜自然就成了庄稼人的首选。若是夏天,在西北大地上生长的一种苦苣菜,是庄稼人制作浆水酸菜的绝佳食材。苦苣菜是一种中药材,既能清热解毒,还能降压润肺。用苦苣菜制作的浆水酸菜,有一种独特的清爽酸苦味。从田地里干活回来的庄稼人,在酸菜缸里舀上一大碗苦苣浆水,大口喝下,顿觉神清气爽,一股清爽之感蔓延全身。这一刻,体内的疲倦和燥热感都被瞬间驱散了。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都有能力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来挑选菜品,但无论是包菜、芹菜,还是苦苣菜,其做法基本都是一样的。
  我离开故乡后,就很难再吃到纯正的天水酸菜了,餐桌上虽有佳肴美馔,却始终找不到那独一无二的酸香味。
  好的是,国家大力提倡特色农产品发展,为其开辟出康庄大道,奏响了一曲曲农业繁荣、农村兴盛、农民富裕的激昂乐章。天水酸菜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开始产业化生产,成为带动家乡致富的新型特色产业。
  如今,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游子,再也不愁吃不到家乡的浆水酸菜了,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自己心仪的浆水酸菜。不管是包菜的,还是苦苣菜的,再或者芹菜的,都可以随心选择。
  我们一帮老乡只要聚到一起,餐桌上必有浆水酸菜。这道承载着家乡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美食,一定是我们天水游子的最爱。在浓厚的乡音氛围和欢声笑语中,大家最快乐的事,就是猜今天这道浆水酸菜产自甘谷,还是武山;来自秦安,或者清水。
  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过青翠山坳,那些沉睡在陶缸里的古法滋味正被悄然唤醒。浆水酸菜携着山泉的清澈与时光的醇厚,从农家灶台跃入现代餐桌,在筷尖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味觉图腾——这是大地对时代的深情回应,更是千年农耕智慧在当代的生动续写。
  家乡的浆水酸菜,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传递,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那份独一无二的酸香走出西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