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2版:日报二版

返回 2025年04月14日

永清镇

设施农业种出新“钱”景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14日     
  本报讯 春耕时节,行走在清水县永清镇的田间地头,只见葡萄苗铺上了黑色地膜,新栽的葱苗稳稳扎根,一粒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如繁星点点破土而出……设施农业棚内一派春意盎然的繁忙景象,一幅欣欣向荣的农忙春耕图正在这片热土徐徐展开。
  以点带面串起设施农业发展路。永清镇立足南道河、汤峪河、樊河、牛头河汇聚成网,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独特优势资源,从2022年开始,瞄准“党建引领、项目支撑、带动群众”的发展目标,以点带面大力发展牛头河流域设施农业。杜沟村连片流转土地240亩,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建成34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带动周边发展露天蔬菜200亩;义坊村以“小地块大整合”的思路,建成17座冬暖蔬菜大棚,打造辣椒育苗、大葱种植示范基地;马沟村盘活残败果园、村集体闲置等土地,建成连栋温室大棚32座,种植夏黑葡萄,套种美都西瓜。截至目前,永清镇累计整合各类土地1200余亩,建成设施大棚83座。
  精耕细作拓宽优质产品大市场。紧盯市场需求这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让市场农业、订单农业、契约农业成为永清镇设施农业发展的显著特色。杜沟村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签订订单协议,倒茬种植芹菜、菠菜、香菜等时令鲜菜,实现“四季不断档”,同时借势天水麻辣烫爆火机遇,打造“田间到舌尖”快速供应链,成为保障天水麻辣烫食材的“绿色菜篮子”;义坊村与海底捞及其他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大棚+露天”双管齐下,延伸辣椒、大葱产业“育苗—种植—加工”链条,实现以销定产降低风险;马沟村采取种销一体对接机制,有效延伸葡萄基地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联农带农鼓起群众“钱袋子”。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更绿了乡村的“好生态”。永清镇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全镇形成“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拿股金”的多元增收机制,让农民多渠道共享产业红利;马沟村3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增收2.1万元,带动20户农户常年务工,户均月增收1600元以上;杜沟村带动800多名务工群众月均增收2500元,带动周边21户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6万元;苏屲村带动脱贫户10户,为群众带来务工创收60万元;义坊村带动10户农户长期务工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