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4月17日

守护碧水青山答好生态考卷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17日     
   冯涛
  天水市政府近日发布通告:自2025年4月1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对全市辖区内所有自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渔。这项禁令的发布如同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以五年多的休养生息期换取水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展现出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过度捕捞、违规垂钓等问题使水域生态系统承受重压。长江十年禁渔令自2021年正式实施以来的显著成效证明,给水生生物留出繁衍空间,是修复水域生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市在全市辖区内所有自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渔,既是对国家生态战略的积极回应,更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长远发展眼光。
  然而,禁渔并非“一刀切”的简单禁令,而是要建立起分类管理机制。对科研、育种等特殊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分级别专项管理,这样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为后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禁令的落实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和执法。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体系的构建,不仅对电鱼、毒鱼、炸鱼、违法垂钓等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震慑,更是形成了监管闭环,破解了以往“九龙治水”的治理困境。
  禁渔成效不仅取决于制度保障、执法力度,更需要培育公众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加强水域生态价值宣传,引导群众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守护”。唯有形成“捕鱼人变护鱼人”的社会共识,禁渔令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必将收获大自然的丰厚回馈,这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必答题,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