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4月18日

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王丽莉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法规,对于提升党的形象、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推动其贯彻落实,能够有效促进党的作风转变和工作效率提升。
  一、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传递出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德修身的基石,抓作风必先强党性”。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本质,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前者是魂,后者是体,二者互为依托,互为相长。党性决定着党的作风,党的作风是否优良要依据党性予以判断。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坚持党性、提升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性规定,处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更需要以党性为根本方向,以党性修养的提升带动党风和政风的转变。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把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党性的尺子衡量工作得失、把握行为尺度,锲而不舍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坚强党性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
  二、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总是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与表现来认识和看待党,党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更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成功的法宝,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员干部要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推动天水高质量发展中以扎实作风赢得群众口碑。
  三、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关键。中央八项规定开宗明义提出,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以上率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党的事业。领导干部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关乎党的地位,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群关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形成巨大的“头雁效应”,进而形成以党风带政风促新风的良好氛围。
  四、作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完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建章立制,严格规范权力行使,从“八项规定”开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一手抓落实。在推进作风建设方面,2013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明确强调“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之后,党中央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贯穿制度建设,密集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入手,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为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整肃风气的坚强决心。这些党内法规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要害,祛除顽疾,使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和重要保障。在制度的刚性约束下,筑牢了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史与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