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破圈”强根基经济“扩圈”增动能
——访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祖熙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28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吴银霞 王琴
记者:许县长您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近年来,全省上下持续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通过“一县一策”,错位发展,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甘谷县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来切实以产业“破圈”带动县域经济“扩圈”?
许祖熙:我们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深挖农业特色资源,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是因地制宜扩规模。突出甘谷辣椒、花椒、苹果“两椒一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纵深推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着力打造了5条特色产业示范片带,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产值达60亿元,增加值增长7%,增速全市第一。二是科技赋能提质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进智能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温控设备、防灾减灾设施,成功打造了反季节樱桃、玲珑小番茄、全基质盆栽蓝莓等一批“小拳头”特色产业。三是延链补链增效益。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培育了民顺祥、永召食品、丰晟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获批建设苹果、生猪养殖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特色农业占群众收入的比重达35%。
我们立足“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始终把“强工业”行动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坚持拓存量、引增量、提质量并举。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眼资源禀赋转化、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提质增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战,全县工业企业达到20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2024年县域工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21.7亿元,增加值4.62亿元、增长12.4%、连续12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区域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建设,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引进落地杰瑞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科福德空气能、汇能风电、博光新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去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增长26%。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再一方面,推动园区集聚集群发展。坚持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育园区并举,加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了以工业集中区为主导,以冀城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磐安工业示范园、甘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南部新能源产业基地为支撑的百亿级工业发展格局,2024年甘谷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
记者:看得出咱们甘谷县农业工业齐头并进,多元支柱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我们注意到,甘谷县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充分用好了招商引资这关键一招,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请您谈谈这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
许祖熙:我们探索建立五项工作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建立线索研判机制。围绕11条产业链招商“图谱”,充分发挥招商顾问和甘谷籍在外人士作用,广泛收集招商引资线索,准确研判企业投资意向性和落地可行性,建立招商引资线索和意向企业项目库。二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推进机制,全过程负责考察对接、合作洽谈、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等工作,推动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实施好。三是建立跟踪对接机制。紧盯招商引资线索和意向企业,各项目工作专班“一对一”对接洽谈企业落地相关事宜,找准政企合作共赢的契合点,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四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各环节,进行定期分析、定期调度、定期汇总,跟进了解企业需求,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协调疏通堵点难点。五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紧盯签约项目要素保障,全面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承诺,全流程落实管家服务,全方位强化要素供给,全周期做好服务保障,着力打造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2024年,我们引进落地招商项目26项总投资48.66亿元,实施新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2个,累计到位资金67.73亿元、增长36.19%。近三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净增36.67亿元,年均增长27.8%。
记者:谋定而快动,才能答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甘谷县确定了怎样的总体思路,将在哪些重点领域靶向发力?
许祖熙:围绕“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做实做细“五量”文章,不断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做活商贸流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力打造“一县一城三基地”,努力建设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打牢“十五五”开局基础,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天水实践贡献更多甘谷力量。
下阶段,我们将围绕重点工作,做好做足“四篇文章”。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做足项目建设扩量提质文章。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做大做实项目库,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高效运行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清单管理、协调推进“3项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五项机制”作用,拉弓满弦铆足劲,推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二是坚持挖潜增效,做足产业发展拓存创增文章。以省级工业集中区为载体,谋划发展先进制造、平台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推动“一区四园一基地”提档升级,提升“质量”。加快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做优“存量”。立足杰瑞新能源、中科福德等链主企业关联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企业补链,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配套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园,做足“增量”。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不断丰富拓展“华夏第一县”文化内涵和实体支撑,推动文旅、消费、农康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靶向施策,做足乡村振兴强基兴产文章。始终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甘谷辣椒”“甘谷花椒”“甘谷苹果”、道地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清溪河、散渡河流域特色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坚持规划引领,以点带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努力建成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幸福家园。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做足民生保障普惠增效文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80%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着力办好23件省市县列民生实事,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守牢安全生产红线,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深入开展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