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并进齐发力 “蔬”写富民新图景
天水日报
2025年04月29日
(上接第一版)全力强保障,聚焦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2024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15亿元,为城乡居民报销医疗费用2.8亿元。三是坚持打防并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入推进主动创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两位数下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信访工作法治化稳步推进,来县信访量及上级信访部门转送信访事项同比下降26.5%、24.5%。深入推进主动创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记者: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咱们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咱们武山县近年来下大力气,持续擦亮“陇上菜都·十有武山”的靓丽名片。那么,围绕做大做强蔬菜首位产业,武山县做了哪些探索呢?
赵百祥:武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韭菜之乡,2024年又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我们发展蔬菜首位产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扩量,夯实产业基础。2020年以来,坚持走扩量之路,加大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建设钢架大棚13899亩,持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坚持示范带动,打造200亩以上豆角集中连片生产示范基地15个12500亩,推动豆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适宜区域蔬菜种植全覆盖,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二是提质,推动绿色发展。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6个,带动育苗大户19户,年繁育种苗6000万株;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65个,示范推广83个;落实“两减一增”措施,全县蔬菜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比减少25%;实施品牌强县战略,加快蔬菜“三品一标”认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韭菜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16类蔬菜30个产品被认证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武山蔬菜、天然好菜”品牌享誉全国。三是延链,实现价值跃升。引进培育菜大师、陇浆源、金鑫物流等企业25家,建成蔬菜冷库33个,库容量11.2万吨,构建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加快推进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建成乡镇农贸市场15个、产地蔬菜市场86个,形成了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蔬菜交易市场为基点的产销链条,武山蔬菜远销国内24个省市,出口日韩、东南亚、中亚、欧盟等地区。四是增效,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甘农大等院校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先后制定韭菜、黄瓜等16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引进示范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调控等生产技术,探索形成并全面推广川区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山旱地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蔬菜产值从2020年的40.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9亿元,菜农户均增收6042元,蔬菜产业增收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6.5%。
记者:看来咱们的蔬菜特色产业确实是活力十足,也驱动着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新的一年,武山县明确了什么样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来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向新逐高开新局?
赵百祥:当前,武山发展正处于破局突围、加速追赶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持续推进“五大工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山实践崭新篇章。
记者:按照既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今年我们武山县将采取哪些有力的举措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赵百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抓项目扩投资。紧盯国家“两重”“两新”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产业类项目策划,做实“十五五”项目谋划,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后劲。二是抓招商引增量。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围绕现代农业、加工制造、绿色建材、文旅融合等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的优质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三是抓农业提质效。加快建设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菜大师蔬菜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等项目,新改建蔬菜钢架大棚4500亩,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0个,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抓工业强动能。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扎实推进工业集中区扩容提质,加快温泉冯河环保机制砂等项目建设,全力保障20户规上工业企业稳产扩产,力促均力塑业等7户企业年内入规。五是抓消费激活力。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力创建摩崖石窟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丰富拓展新业态,加力促进汽车家电、商品住房等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六是抓统筹挖潜力。按照“培育一批、引导一批、提升一批、做大一批、入库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四上”企业入规培育入库,逐指标挖潜量,逐环节促增量,逐领域拓总量,加快推动经济整体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