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10日

千年文脉映山水

——记甘谷文旅产业全网推介会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10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陈光毅
  四月的甘谷,朱山含翠,渭水欢歌。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甘谷县文化旅游产业全网推介会于“华夏第一县”的千年文脉中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姜维后裔、文旅企业家及媒体代表等12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甘谷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甘谷县委书记孙忠平在致辞中豪情满怀:“甘谷这块被历史眷顾、文化熏陶的古冀大地,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奋进新征程。”
一眼千年: 文明之根
  推介会以一部《走进甘谷——文旅宣传推介片》开篇,大像山石窟的沧桑佛影、古坡草原的绿浪翻涌、“姜维故里”的忠义传奇,在光影中交织成“一眼千年”的文明长卷。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祖熙深情推介:“甘谷是伏羲生地,县制肇始之地,毛家坪遗址更将秦文化追溯至西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密码。”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裴建陇以毛家坪遗址考古发现为例,揭开“华夏第一县”的神秘面纱:“子车戈的出土,印证了秦人与戎族的交融,这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见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牛勃则从历史维度解读:“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置冀县,开启了中央集权的先河,甘谷的‘第一县’之名,实至名归。”
山水画卷: 文旅新景
  “一座大像山,半部甘谷史。”大像山景区讲解员苟金菊以“丝路明珠”为题,讲述了石窟艺术与休闲旅游的融合愿景。古坡镇党委书记王海鹏以“生态小镇·康养古坡”为引,描绘了21万亩草原的避暑胜景:“这里有秦人牧马的蹄印,也有红军长征的足迹,如今更成为天水的‘后花园’。”六峰镇推介官王芝垚则以姜维精神为纽带,串联起椒香四溢的产业激情:“万亩辣椒赤浪翻滚,木雕非遗化身国潮文创,这里既是英雄故里,更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智汇与行动: 共谋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严文科教授从姜维的“忠勇四品”切入,赋予历史以现代意义:“他的家国情怀、逆势担当,正是当代甘谷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图腾。”书法家颉江泊以笔墨为媒,呼吁构建“甘谷文化生态圈”:“让学者深挖历史,艺术家创新表达,每位甘谷人都是行走的文化名片。”
  此次推介会的重头戏是四大文旅项目签约:古坡镇“云上幽谷田园综合体”、冀城小镇“休购娱一体化”、大像山民俗开发及古坡安远研学项目,总投资超亿元。孙忠平表示:“这些项目将推动甘谷从‘资源大县’向‘产业强县’跨越。”现场,严文科、颉江泊等8人被聘为“甘谷文化旅游传播大使”,他们将肩负起讲好甘谷故事、传播文旅品牌的使命。
未来展望: 诗与远方
  “甘谷的文旅春天已来!”孙忠平在总结中展望:“我们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夕阳西下,渭水奔流,朱圉山静默如诗。这场推介会,不仅展现了甘谷“山河为底、文化为魂”的独特魅力,更昭示着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的胸怀,邀世界共赴一场“诗与远方”的盛世之约。
  从伏羲生地的文明曙光,到“姜维故里”的忠勇传奇;从大像山的盛唐佛影,到古坡草原的绿意绵延——甘谷用一场推介会诠释了何为文化自信。当考古手铲揭开尘封的文明密码,当非遗木雕化作时尚文创,当辣椒产业搭乘“麻辣烫快车”逆袭全网,这里的文旅新篇已然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