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10日

舍不得离开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10日     

屋 檐 下
秦州
·文物普查散记之十一·
  初秋晴朗的一天,落叶随微风飘落,风中夹杂着缕缕苹果的清香。
  我们今天的普查地是位于武山县的一处遗址。由于该遗址距离县城非常远,且路途比较难走,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待到目的地的时候,很多普查队员都晕车了。下车后,大家根据“三普”资料辨别着方位向目的地走去。队长边走边说:“这里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寺洼文化遗存,希望此行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听了队长的话,大家满怀信心地沿着崖边仔细寻找着这里的文化层和标本,而且每一位队员均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始进行点上的任务。他们有的弓着腰、低着头,有的手里拿着简单的工具,一步一寸地认真寻找着文化的遗迹。
  就在这时,只听队长喊了一声:“这里有发现,大家快来。”我们迅速向队长那里走去,原来崖边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静静地躺着一片手掌心大小的灰陶片。就地取了样本照片后,队长拿起灰陶片和大家研究了起来,那陶片上清晰的渔网纹,看着确实让人惊喜不已,令人爱不释手。
  羡慕之余,结束讨论的普查队员又开始了寻“宝”之旅,大家都希望自己也可以发现不一样的标本。这一次,我也很快找到了几片漂亮的石岭下彩陶标本。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很多标本和遗迹,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文化类型,让这里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起来。
  经过测量和观察,这里的文化层堆积厚度达1米左右,有灰坑、房址等,生活坑中还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诸如石斧、石刀、石镰等的碎片。可以说,这一处遗址几乎涵盖了陇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距今6800年至2900年)的各种文化类型。该遗址文化类型的丰富性、完整性、延续性都罕见,基本涵盖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秦汉时期的墓葬。
  普查工作一直持续着,夕阳中的尘土深处,队员们依旧在灰层附近找寻着标本,并认真进行挑拣分类。他们互相讨论着每一片陶片的年代和历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对文物工作的痴迷神态,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秋日渐凉的寒风,更舍不得离开这方文化胜地。
  或许普查工作就是这样,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齐家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的特征,从而掌握更多的文物知识。而那种对于文物工作的痴迷和热忱,也只有我们才能了解其中的感受,并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大家在普查一线挥洒汗水,对文物工作保持热爱和执着。
            (郭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