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10日

远古瑰宝——

弧边三角圆点纹彩陶盆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10日     


  当一个民族发展到一个节点,除了需要先进文化塑造文化自信,更需要从源头文化中发掘不竭动力,若想做到这一点,绕不开史前文明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如一缕曙光,照亮了华夏文明滚滚向前的长河。仰韶先民或许根本不会想到,他们不经意间创作的彩陶器皿及纹饰,竟然火了约7000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因如此,以绚丽的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仰韶文化,也被考古学家称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早期(距今7000—6000年),以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开始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图案多写实,如鱼、蛙、人面纹和几何纹等。仰韶文化中期(距今6000—5300年),以河南庙底沟遗址为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大发展阶段,彩陶以黑彩为主,还出现红彩、白衣彩陶等,图案主要是由几何纹构成的花卉形图案。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庙底沟彩陶的主题花卉图案描述的是玫瑰花的形象,因此有“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诗句。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300—4600年)是彩陶的衰落阶段,以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为代表,彩陶以红彩为主,图案趋于简单,有条纹、网格纹、折线、圆点等。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影响远达甘肃、青海、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周边地区,陕西西安半坡、河南庙底沟、河南郑州大河村、山西夏县西阴村、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都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同时,仰韶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在考古学研究和考古学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珍藏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弧边三角圆点纹彩陶盆,作为一件盛食器,1972年出土于张家川县木河乡店子村,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该弧边三角圆点纹彩陶盆通高9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5.5厘米。红陶质地,腹部饰黑色勾叶圆点弧边三角花瓣纹,线条勾勒优美流畅,色彩亮丽如新,保存完整。这些简单而优美的纹饰,寄托了远古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作为远古瑰宝,这些典型的彩陶盆大小各异,其丰富神秘的彩绘,让人拍手称妙。彩陶盆这类仰韶文化的陶器艺术风格,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与艺术创新意识,成为中华文化发展不断汲取的艺术源泉,奠定了我国黄土核心区域生活器皿风格的根基,对我国7000多年来农业经济社会生活器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得不说,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不仅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