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13日

种养结合蹚出了乡村振兴“牛”路子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13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琴 马仓仓
  立夏时节,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镇夏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空气中弥漫着青贮发酵的香气。牛棚里,一群膘肥体壮的红花牛或低头咀嚼草料,或悠闲漫步反刍;几只毛茸茸的小牛犊在棚外的草地上撒欢打滚,稚嫩的“哞哞”声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合作社负责人马国平正忙着配料、投喂。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占地面积达4亩,先后投入资金超过100万元,目前建有两座总面积4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棚、一座大容量青贮池,牛存栏量达53头,其中大部分为优质的红花牛品种。
  “红花牛可是咱们这儿的‘明星牛’!”马国平满脸自豪地介绍,“它是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培育的特色肉牛品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饲,肉质鲜嫩、肉香醇厚、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前段时间出栏的4头牛卖了6万多元,现在合作社年利润能达到12万元。”此外,合作社还吸纳本村10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并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租金分红。眼下,马国平又种植了400亩饲料玉米,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乡亲增收。
  养牛在夏堡村有深厚的传统根基,村民历来有养牛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殖两三头牛。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村里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种植玉米和饲草喂养肉牛,牛粪还田增肥土地,形成“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今春以来,夏堡村结合2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到饲料玉米补助政策,通过对接县供销社和镇农资企业,为村民提供600余卷地膜、400余吨有机肥,种植1500亩饲料玉米,为养殖户提供充足饲料保障。”夏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义思介绍,“目前全村共有64户牛养殖户,今年计划建设1个红花牛养殖示范社,新发展6户养殖户,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夏堡村特色养殖业是胡川镇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胡川镇按照“一园两带五基地”产业布局,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胡川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镇特色产业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态势:建设南梁5000亩饲料玉米种植片带和深坷3000亩马铃薯种植片带;打造胡川蔬菜食用菌种植基地、祁沟流域5000亩良种小麦种植基地、宁马村千亩中药材育苗基地、夏堡村红花牛养殖示范基地及千亩饲料玉米种植基地。通过科学布局,有效带动群众增收,逐步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胡川镇将继续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以养牛为主的食草型畜牧业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努力走出具有胡川特色的增收致富‘牛’路子。”胡川镇副镇长李子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