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20日

秦州区

从黄土地到“智慧花田”绽放的乡村浪漫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20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5月15日清晨,秦州区大门镇田于村鲜切玫瑰产业园内,高原红玫瑰竞相绽放。园艺工人手持花剪穿梭花丛,精心修剪饱满的花朵,经冷链物流发往周边城市鲜花店。
  2023年,田于村党支部整合585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建成12992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配备温湿度监测、高压雾喷等数字化设备种植玫瑰。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花看数据。”园艺技术员罗荣生展示手机上的智慧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实时显示大棚环境参数:高原红玫瑰在25℃恒温环境下生长周期缩短15天,亩产提升30%。通过物联网自动调节补光时长、预警病虫害,配合田间精细化管理,玫瑰成品率从75%提升至92%。
  以“五类增收”模式驱动的产业变革生机勃勃,通过“集散效应促增收、经营服务稳增收、人才保障助增收、股份经营保增收、联农带农共增收”,实现党建与产业双推进。如今,该村形成“种植—包装—销售”全产业链,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8.5万元,较2022年增长300%,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0.84万元。
  “我们正申报省级数字乡村示范点,组建本土‘新农人’队伍,为玫瑰产业电商铺路。”大门镇副镇长王永利介绍。
  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增收,田于村用玫瑰解码乡村振兴。这片“红色经济”既激活土地价值,更让村民捧稳“金饭碗”,为农村集体经济写下浪漫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