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23日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23日     
   李调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尤其从四个方面对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天水市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盯“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坚持以乡村规划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乡村治理为手段,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打造天水版的“富春山居图”。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夯实和美乡村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统筹和要素保障作用,根据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统筹规划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水、电、路、气、房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民生产生活现代化的硬件基础。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乡村延伸。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统筹配置力度,加强农村地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建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有力有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和美乡村产业支撑。推动产业扩量提质,聚焦建设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深入实施果菜畜药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四大行动”,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进特色农产品进商超、进景区、进社区,实现品牌效应和附加值双提升。加大园区创建力度,巩固提升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秦州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成效,扎实推进秦州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以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带动全市农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三是塑形铸魂并重,打造和美和谐乡村秩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挖掘整合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平台、载体和抓手,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培育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培树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四是健全制度机制,强化乡村发展要素保障。坚持党对和美乡村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和美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效能的提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融合共治,解决好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健全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评价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作者系市委党校行政处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