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5月31日

瑰丽宏阔的汉民族创世史诗

——汪渺长诗《伏羲创世》读后

天水日报      2025年05月31日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化灿烂的民族,曾为世界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在我们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古代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经典等。可遗憾者,在悠久的文明长河中,汉民族没能产出如同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以及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这样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所幸,诗人汪渺经历12年精心构思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伏羲创世》(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4年6月),打破了这一局面。
  《伏羲创世》想象雄奇瑰丽,叙事绵密宏阔,在“创世”这一人类叙事母题的统摄下,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教益性巧妙地熔于一炉,汪洋恣肆,酣畅淋漓,长达8000行,使得我们汉民族也拥有了自己的“创世史诗”。
  悦读全诗,感受最深者,莫过于作品的总体观、宇宙观和创世观。“创世的第一滴圣水,落足的地方,叫天水。”在“羲皇故里”天水,“一脚会踩出八千年前的太阳”,这是诗人写第一稿时的深情吟咏。但何以作品延宕十几年才出了完整版呢?当然是出于作者为汉民族立传、为人文始祖立心的考虑,更是出于创作中入乎其内、洞察三昧的追求,最重要者,是作者要立志从总体的、宇宙的、全人类的高度来把握汉民族创世史诗的格调。直至2023年秋,诗人到达河南淮阳太昊陵,他苦心经营的全盘设想才告彻底实现:“圣手点亮天地的地方,叫淮阳。”作者没有固守一隅,而是以宏伟通达的全域视野,“将甘肃大地与中原大地牢牢牵在了一起!”
  瑰丽的想象,奇异的叙事,是《伏羲创世》给我们的另一印象。创世史诗的当代书写难度,也许有两点:一是,如何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地还原人类蛮荒时代的生活图景,包括而不限于创世英雄们伏羲、女娲等的衣食住行,遇到的生存挑战和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将人类由野蛮带向文明等;二是,如何不落窠臼,不受既有的创世史料尤其是史诗的影响,做到出乎其内超乎其外。为解决好前者,诗人力求“让神回到人”,没有将伏羲、女娲、珠儿、鸟语人、火精灵等彻底神话。诗中的诸神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体力极限、生死大限,“创历法、画八卦、授民渔猎、始造书契等”的伏羲,同样面临凡人妻离女散的悲痛。当然,他更多的还是超人气质,能够不断地因时因地因事调整和完善自己,战胜和团结牛部落、虎部落、爱部落,带领已经融合的蛇部落走出愚昧和黑暗,走向文明和光明,高奏人间大爱的凯歌,成为龙的传人。如斯,作者“让人升华成神”。那么,作品是如何别开生面的呢?诗人特别注重“诗意的表达”,倚重文学表达的主观性和便利性,如儿歌口歌、幽灵叙事、哲理思辨,复如个人爱情和人间大爱的复杂交织、艰难取舍等,从而让作品更加具有柔性和暖意,获得感人心魄的力量。
  《伏羲创世》高度诗意化,也充满了童话色彩。创世神话的题材和作者作为成熟诗人的质素,从主客两方面要求这个尝试必须“诗意”,一是要像诗,以形象思维、原型思维、儿童思维、泛神论思维出之,又以情感和理性贯穿之;二是不拘泥于教条和成见,构建新故事,翻出新见解。目的是,使全诗充满童趣、童乐、童话色彩。如第170页伏羲唱道:“夜的心事月知道,水的心事鱼知道,花的心事蜂知道,我的心事你知道。”用诗家语将伏羲、女娲的爱情吟唱得令人沉醉,连小孩也能懂。
  最后,《伏羲创世》很耐读,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充满哲理。八千行四百多页的长篇叙事诗,读来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丝毫不显冗长。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不是为故事而故事,而是寓教于乐。第57页,“女娲说:‘女儿,你变成鱼儿,我就变成河流。’伏羲说:‘那我就变成河床。’”简短对话,将三口之家的骨肉深情活活托出。第266页,“……战争只能征服肉体,却无法征服人心,让人低下头颅的,只有大爱。”传达了正确的人文观念,让青少年读者开卷有益。又如,第379页的“自认为善良的人,吃的羊,远远多过了狼吃的羊。”第413页,“失去光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追求光明的信念。”等等,均富于哲思,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含量。
  总之,不难看出,《伏羲创世》是可以当作汉民族史诗来读的好诗。
  书名:《伏羲创世》
作者:汪渺 著
出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赓续文脉凝聚力量 传承智慧永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