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
技能培训为群众就业增收赋能
天水日报
2025年06月10日
本报讯 今年以来,秦安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目标,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聚焦重点群体、产业需求和县域经济发展,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实效导向,精准实施订单式、嵌入式培训,覆盖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焊工、农艺工、果树工、中式烹调师等高就业容量领域,让更多群众成为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的技能型劳动者。截至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30人次,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精准摸排需求,靶向施策增强培训效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各镇和村组,摸清辖区内劳动力年龄结构、技能层次、劳动力培训意愿等情况,建立劳动力培训意愿台账。围绕台账对技能培训需求进行认真梳理归类,形成培训需求清单,使培训工种设置更加精准合理。坚持以增强培训实效为核心,积极推行“理论讲解+现场示范+实操训练”三段式教学,运用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能人说教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全流程、全课时参加培训,切实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
强化过程监管,多向聚焦提高培训质量。聚焦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与提高培训质量,运用“实名制培训监管平台”,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部纳入技能甘肃平台监管,严格把好开班审批、组织实施、监督抽查、等级认定、补贴申报五个关键环节,采取“实地抽查+远程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技能培训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同时,结合系统学员抽检、影像资料上传、系统打卡签到、教学日志反馈、跟班听课、满意度评价等方式,倒逼培训机构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强化跟踪服务,闭环服务促进就业增收。培训结束不等于服务终止,积极构建“培训—认证—就业—回访”全链条服务体系,立足就业跟踪服务,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培训期间对参训学员进行就业意愿摸底,提前对接联系相关企业、人力资源公司,举办就业岗位对接推介活动。培训结束后,每月开展就业状况调查,建立就业台账,动态更新,全面掌握培训后就业状况,帮助其尽快尽早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目前焊工、中式烹调师、养老护理员等工种就业率较高,群众增收效果明显。(刘小斌 魏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