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版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6月26日

反对铺张浪费 弘扬节俭美德

——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天水日报      2025年06月26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引领带动社风民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节俭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条例》修订的重要意义。一是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特别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面对的困难任务不比以往少,要防范化解的风险挑战不比以往少,但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标准与要求,思想上不清醒,行动上就出问题。个别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屡有发生,“四风”问题仍不时抬头。因此,《条例》的及时修订出台,对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社会受限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源稀缺,中华传统文化中大量蕴含着反对浪费、弘扬节俭的思想内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俭以养德”,告诉我们通过节俭的生活习惯、行为可以涵养、培养个人的优秀品格、道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古代圣贤们对节俭的高度认同和赞美。我们党大力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是在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三是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对浪费、弘扬节俭美德的良好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表明我们共产党人要以上率下,做好表率示范。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带动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四是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淡水资源、耕地资源、各类矿产资源等的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永远存在,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我们排放的废水、废气、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的总量也在日益增加。因此,《条例》的修订出台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
  以有力举措推动《条例》要求落实落地。《条例》就加强党政机关经费管理,优化政府投资,从严管理党政机关差旅活动、办公用房,强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方面对党政机关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健全制度体系,扎紧节约的制度笼子。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将节约理念转化为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化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管理办法。例如,明确公务接待的标准、陪餐人数,严禁超规格接待;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与时长,推广视频会议,减少文件印刷等开支。严格限制“三公”经费增长,强化预算执行,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等关键领域。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落实到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保障节约举措落地见效。内部监督上,强化审计、财务等部门的职能,定期开展经费使用、资源消耗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浪费问题。定期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资源节约成效等信息,增强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违反厉行节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党纪政务处分,形成有力震慑。三是坚持固本培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这既是长鸣的警钟,又是如山的号令。这就要求地方领导在制定重大政策措施时切莫大手大脚,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好这个“传家宝”。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从自身做起,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完成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不懈奋斗。
          (作者系市委党校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