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版三版

04版:日版四版

返回 2025年07月02日

武山县

银发志愿者绘就文明实践新画卷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02日     

  本报讯 在武山县城乡各处,一群鬓染霜华却步履铿锵的银发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将退休时光化作服务社会的星火,在红色传承、技术助农、文化惠民和社区治理中勾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银发图景”,以“余热生辉”诠释“老有所为”的时代内涵。
  “这些故事不是纸上的文字,是先烈滴在武山土地上的热血。”退休干部王悾的话语掷地有声。作为武山县“红色历史宣讲团”的骨干成员,他与志愿者们走遍全县15个乡镇,整理出30余万字红军长征过武山的史料,泛黄的采访笔记里写满了英雄事迹与时代印记。这支特殊的“活字典”队伍,用深情的讲述让尘封的历史变得鲜活,将红色火种播撒进一代代人的心田。
  “焦老师就是我们果园的‘定心丸’!他教的技术,让咱家的苹果产量高、品相好!”温泉镇中梁村果农老李喜笑颜开。他口中的“焦老师”,正是武山“银发助农服务队”的核心成员焦六十二。这支由退休农业、林业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每月深入田间地头,开设“移动技术课堂”。从蔬菜大棚的温湿度调控,到果树的精准剪枝、病虫害绿色防治,老专家们手把手传授经验,将“论文”真正写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助力产业兴、农民富的坚实力量。
  “红马甲,身上穿,我把社区志愿夸一夸……”这首由银发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志愿同行 共筑幸福美好新武山》,每到一处演出都赢得满堂彩。这支队伍汇聚了退休文艺骨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活跃在城乡的“文化轻骑兵”。他们创新采用“传统技艺传承+文艺创作展演+非遗保护实践”模式,让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马爷爷教我写的作文,得了全校第一名!”提起马爷爷,小朋友赞不绝口。在武山,银发志愿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县社区,由退休医生、教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组建成“银发便民服务岗”,常态化提供公益课堂、健康咨询、矛盾调解、关爱孤寡老人等精准服务。这些身着红马甲的银发身影,已成为社区里最温暖、最值得信赖的风景线,用点滴微光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文明暖流。
  晨曦暮霭,见证着武山银发志愿者“白发红心”投身文明实践的坚定足迹。着眼未来,武山县正着力强化文明实践的制度支撑和项目牵引,精心构筑老有所为的广阔舞台,引导激励更多银发力量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价值、感受幸福。这不仅是对“老有所为”时代命题的精彩作答,更是以实践之笔擘画新时代文明图景的生动诠释。      (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