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寺折柳
天水日报
2025年07月05日
□ 闫锁田
天水下了一场透雨,细密的雨丝裹着夏日的暑气,把慧音山染得愈发青翠。撑伞走在南郭寺的山道上,湿漉漉的石阶映着天光,忽然想起端午前夕那场相似的雨——那时天公似乎也在为节令作准备,只是此刻的雨更带着几分凉。
端午当天,我起了个大早,径直奔向南郭寺。每年端午,我都要爬一趟南郭寺的山,一来是过节放假,放松一下心情;二来是去半山腰的南苑山庄折几支柳条,应个端阳插柳的习俗,图个吉祥。
南郭寺所处的山叫慧音山,在城南面,偏阴、墒情好、地气足,适宜树木生长,山上以柳树和洋槐树居多。另有“唐槐汉柏”,黛色参天,虬枝冲霄,夏天绿树葱茏,浓荫匝地,实为绝佳的避暑纳凉之地。南苑山庄是一家民俗酒店,有点古色古香的韵味,琉璃瓦顶的仿古式建筑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树木之中,像镶嵌在南山腰间的一颗蓝色宝石。
我偏爱环绕在南苑山庄门前的一排垂柳,颇有诗情画意。二十年的光景,垂柳树干已长到六七米高,柳叶俊俏,柳条婆娑,款款向下生长,既像少女蓬松的秀美长发,又如画面生动的绿色瀑布,是酒店门前的一道风景。站在树下,只要一伸手就可折下柳枝。
端午节,天水人都有插柳的习惯,城里的菜市场到处都有卖柳条和艾蒿的,但我还是喜欢到南苑山庄折几支带回家别在门框上、窗棂上、床头边,或是插在花瓶里,端午节的氛围感一下子就拉满了。
由于头一天下了雨,进入南郭寺景区,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赶早登山的人倒是不少,但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人,半道上一群广场舞大妈头戴柳条编织的花环,花枝招展地摆开阵仗,甚至在栈道上翩翩起舞,打卡拍照,把美好的心情定格在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件快意之事。
刚下过雨,南郭寺的柳枝像刚洗了澡,干净、鲜嫩、翠绿,柳叶上挂满露珠,抓在手上凉丝丝的,柳汁的清味混着泥土香扑鼻而来。手抓柳枝的那一刻,突然想起诗圣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的佳句,不禁感慨万分。尽管此刻树上没有鸣蝉的乐音,没有娇莺的身影,但这柳从唐时的诗页里生长出来,又在今时的雨雾中舒展,倒像是历史与当下的一道连接。
原本折上柳枝后就该回家,但一时被浓厚的文化情绪牵引,于是改变主意,径直沿登山栈道而上,去南郭寺一游。
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柳树是最有情感的树,也饱含童年的快乐,它性温、易活、生命力强,不仅长得端庄,颇有女人的柔情。北方的农村,宅前屋后、地头渠边,总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无论是枝吐鹅黄,还是柳絮飞扬,每一个阶段都有难以割舍的情怀。炎热夏天,只要躲进大柳树的那一片阴凉,就会清爽很多。小时候觉得柳树简直就是神物,做农具、修房子、制家具都少不了柳木的影子。除此之外,听老人们说柳枝还能除凶辟邪。后来才知“柳”与“六”谐音,藏着万事顺遂的期许。只是如今再折柳,更多是贪恋这抹绿意里的生机,像握住一段鲜活的时光。
从南郭寺返回的路上,先后遇见两位女士,她们将羡慕的目光投向我手中的柳枝。“能给几支吗?”她们的语气带着欣喜。我暗自怀疑,莫非是她们闻到了这柳枝上散发着的杜甫笔墨的馨香,或是被柳叶上露珠里藏着的灵性吸引了?我欣然答应,毫不吝啬地分了几支过去,看她们小心接过时,忽然觉得这雨中的柳枝,原不必附着节日的符号——它本身就是自然赠予的礼物,带着凡尘里的烟火气,在彼此手中传递着一份简单的善意。
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南郭寺的柳在水雾中朦胧成一片绿影。这时候才发觉,有些情怀不必因节令而起,就像这雨后的柳枝,哪怕过了端午,依然在岁月里生长出属于自己的韵味。